蒙古计划通过天津港向美国出口稀土,提出低价租用50年的要求,还催促中国加快建设港口。面对蒙古这个无港口国家想借道做生意的请求,且不愿支付高额租金。那么,我们会是什么态度呢? 蒙古是个被陆地包围的国家,出口全靠邻居。稀土要走海运,必须经过中国的港口。空运太贵,还要经过俄中领空,很难批下来。 十多年前,蒙古在天津租过一块地准备建物流,但因为没钱没技术,只留下荒地。现在他们又急着催中国帮忙,希望能尽快把稀土送给美国。 可建港口不是喊口号就能办的事。铁路、公路、码头,全都要用中国的资源。更关键的是,稀土挖出来只能算半成品,还得经过提纯才能真正值钱。 蒙古的矿石含杂多、纯度低,提炼技术也差,美国看着热闹,却不会真掏钱帮他们解决这些难题。 蒙古的情况复杂。全国只有一条像样的铁路,电力紧张,水资源不足,大型设备进出都不容易。 开矿虽然能带来经济收益,但草原上的牧民早就对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有怨言。一边是发展机会,一边是生态压力,蒙古的两难摆在眼前。 相比之下,中国在稀土领域已经站在顶端。不论是储量、开采量,还是冶炼能力,中国都远超他国。八成以上的稀土加工能力集中在中国,技术壁垒高得让人望而却步。 蒙古的矿,就算绕过中国到美国去,也不过是一堆矿石,还要再回到亚洲加工才能变成可用材料。 天津港的开关掌握在中国手里,这不仅是一座港口,更像是一把连接区域经济的钥匙。 蒙古的矿想出海,每一步都要经过中国的铁路系统和关口审批,可以说,从运输到出口,全在中国的掌控范围内。 蒙古想在美国的支持下“另起炉灶”,可现实是,他们的贸易大多依赖中国,矿产出口几乎全都走中国的通道。 美国当然有自己的算盘,他们想借蒙古的矿给中国施压,却不会真愿意花钱替蒙古建铁路、修港口。 对蒙古来说,美国的承诺像是一阵风,看着热闹,摸不着实惠。现在的局面,是蒙古手里握着资源,却找不到合适的出路。 草原的稀土梦听起来诱人,但道路曲折。靠美国能不能真的富起来,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而中国是他们无法绕开的通道,与其盲目地等待对方的援手,不如认清形势,算清账本。资源能带来希望,但也会成为枷锁,关键在于他们如何选择这条路。 如今的蒙古站在十字路口,一边是梦想中的国际市场,一边是不得不依靠的近邻。 天津港的大门就在那儿,能否通往未来,不仅取决于中国的态度,更考验蒙古自己有没有面对现实的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