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频频在经贸领域对华示强,但自身的短板与矛盾早已暴露无遗。这场较量从来不是“想

慕然初心 2025-10-25 14:18:54

美国频频在经贸领域对华示强,但自身的短板与矛盾早已暴露无遗。这场较量从来不是“想不想打”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扛”的现实。从供应链的深度绑定到财政的脆弱根基,从国内的利益撕裂到盟友的离心离德,美国的诸多“先天不足”注定了它难以支撑长期消耗。 讽刺的是,美国即便想转移供应链,也绕不开中国。所谓的“越南制造”“墨西哥制造”,其实大量依赖中国的中间产品,越南对美出口的电子产品,核心零部件几乎都来自中国 。这种“转道出口”的模式,让美国的关税壁垒形同虚设,反而增加了本土企业的成本。 经济持久战本质是消耗战,拼的是财政耐力和民生韧性,而这又恰恰是美国的软肋。2025财年美国联邦预算赤字仍高达1.8万亿美元,债务规模已与GDP相当,未来十年每年借款额度将接近2万亿美元。要打持久战,美国就得持续补贴本土制造业、开发替代资源项目,比如稀土开采、芯片产能建设,但早已捉襟见肘的财政根本无力支撑这种长期投入。 美国试图拉上盟友组建对华围堵圈,但G7内部早已裂痕丛生。欧盟90%的稀土精炼产能、97%的新能源汽车磁体依赖中国,德国车企、法国奢侈品集团的营收严重依赖中国市场,欧盟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直言“与中国脱钩不是欧盟企业的选项”。这种“各怀鬼胎”的盟友体系,让美国想靠“群殴”打持久战的算盘彻底落空。 美国把技术封锁当作持久战的核心武器,却陷入了“越封越突破”的怪圈。当初全面制裁华为,以为能扼杀中国5G产业,结果华为靠国产芯片实现复苏,如今在通信设备领域仍保持全球领先;美国加码AI芯片出口限制,中国很快诞生了DeepSeek等能与OpenAI抗衡的替代产品。 美国大概是忘了,他的技术优势依赖全球市场迭代,失去中国这个最大应用市场后,技术研发的动力和资金循环都会受阻。英伟达因中国市场份额清零,营收大幅下滑,而中国寒武纪、摩尔线程等企业却在反制中加速崛起。持久战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迭代,美国这种“自断市场”的封锁策略,是在削弱自身的创新生态,反而帮中国打通了自主研发的“任督二脉”。 美国试图通过 “小院高墙” 的孤立策略来维持技术霸权,而中国则在利用其全产业链优势和对关键资源的控制,推动一场全球供应链的“去美国化”重塑。 博弈的胜负手不仅在于谁能在封闭体系中自给自足,也在于谁能构建并主导一个更具韧性和吸引力的新全球合作网络。 美国未做好持久战准备,他不仅需要应对一个在资源、制造和市场方面都极具韧性的对手,更需要克服自身政治内耗、政策短视以及在全球舞台上日益加剧的孤立趋势。很不幸的是,他的对手是中国。 不要老是考虑谁的拳头更硬,而是谁的经济更具韧性、谁的伙伴网络更稳固、谁能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更确定的预期。在这些方面,美国显然还有不少功课要做。中国的太极美国人只懂皮毛。

0 阅读:0
慕然初心

慕然初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