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美国人真的应该庆幸,中国是一个仁慈的国家。美国用芯片禁令、关税壁垒、实体清单层层围堵了中国数十年,中国都没有拿出断供原料药这个致命的杀手锏。 美国嘴上总说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尤其是技术产业,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在那些真正关乎老百姓生命健康的东西上,美国其实离中国更近,比任何地方都要依赖。 如果把目光从贸易战和科技脱钩移开,去看看医院和药房货架上摆的药,会发现美国医药行业根本不是铁板一块。 美国用尽各种办法想卡中国的脖子,结果最要命的弱点却藏在自己手上,抗生素、止痛药、抗癌药这些美国人每天离不开的药品,很大一部分原料全靠中国供货。 据数据统计,美国市场上大约八成的抗生素、九成多的布洛芬,还有七成的抗癌药原料,基本上都是中国工厂生产并出口的。 这些可不是换个厂家就能搞定的事,药厂之间有着严格的标准和流程,对质量和稳定性的要求一点都不能马虎。 如果哪天中国真的中断这些原料,美国药厂马上就得停工,药品供应随时告急,直接危及普通人性命。 明面上,美国在打贸易战的时候总拿中国产品说事,对芯片或者稀土出口限制表现得格外强势,实际上却很少动制药领域一根毫毛。 大家心知肚明,一旦这个领域闹出点乱子,后果就不仅是经济算账,而是直接牵涉到千万家庭的健康和生死,所以美国这些年也没敢把关税范围波及医药原材料。 美国究竟为什么不敢真正在医药原料上动刀,表面原因是怕中国反击,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根本没有替代渠道。 就算开足马力,美国三五年内也接不住这个摊子,一家制药厂不是临时搭个棚子就行,化工原料、合成技术、安全环保,各种流程说来就来不了。 美国如果真要把医药原材料产业链全拉回家,头疼的不光是投多少钱,还有劳动力和环保标准那一关要过。 美国本土生产这些药的人工贵得吓人,环保要求高,流程多,成本一下子翻了几倍不说,还不一定靠谱。 反观中国,大到设备,小到工人培训再到上游原材料,早就形成完整产业链,整个行业这么多年累积下来的底子,美国想短时间追上本身就不现实。 中国之所以一直没有选择用断供原料药来回击美国,是因为后果太大。一旦这么干,美国的医疗系统就要遭到史无前例的冲击,甚至会让一些人买不到救命药,出现社会危机。 中国知道这最后损害到的其实是最普通的民众,这种局面谁都不愿意看到。也正因为如此,中国选择了稳定出口,维持全球市场的正常供应,让美方在某些敏感问题上留了一口气。 这一手牌中国始终握在手里,就是不轻易打出,这才真正体现了大国的稳重和宽容。 事实证明,世界早就不是“谁都能脱钩就脱钩”的时代,各国产业链盘根错节,想自力更生绝非短期能办到。 说到底,美国真的得感谢中国这么多年保持克制和理性,没有在最致命的地方出手。一次贸易摩擦不算什么,一旦药品原料被卡脖子,后果是无法想象的。 一直以来,中国尽可能稳住全球供应链,这不仅体现出了责任和担当,也证明了理性和善意的重要。但美国如果还只盯着关税和芯片不放,迟早得直面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