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所料! 美国突然正式宣布:自2025年11月1日起,对中国输美卡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客车关税提升10%,同时全面收紧签证政策。美国这一套“组合拳”打得措手不及啊。 深圳做卡车零部件出口的王老板,看到新闻时手里的计算器“啪”地砸在桌上。他的工厂专做重型卡车轴承,前两年刚在墨西哥设了组装厂,就是为了沾USMCA协定的光,把产品间接卖到美国,去年对美出货额占了营收的三成。“25%的税,这账根本没法算!”他翻出美国商务部的数据,中国直接输美卡车及零部件占比才0.26%,可像他这样借道墨西哥的企业一抓一大把,美国这是明着针对中国产业链。 王老板的焦虑不是没道理。美国这次征税依据的是《贸易扩张法》第232条款,打着“国家安全”的幌子,说进口卡车威胁本土供应链。可明眼人都清楚,这就是保护美国本土的PACCAR、福特这些企业。他上周还跟美国客户通电话,对方说本土卡车价格至少涨15%,可就算这样,也得优先考虑本土供应商,不然拿不到政府的运输补贴。 签证收紧的消息更让他头大。公司的技术总监李工,本来定了11月去美国对接售后,现在彻底泡汤了。9月刚出的新规,所有签证申请人必须回国籍国面签,续签也得重新面谈,北京领馆的排期已经排到明年2月。“客户催着要技术支持,人去不了,视频会议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李工手里的签证材料堆了一摞,连社交媒体账号都交了,还是没消息。 这不是美国第一次玩这套。之前拿芬太尼当借口加关税,就被指违反WTO规则,这次更离谱,把贸易和人员往来捆在一起打“组合拳”。欧盟都看不下去,给赴美官员发了提醒,让带一次性手机防信息外泄。王老板的同行里,已经有人开始把订单转到东南亚,还有的在研发符合USMCA规则的部件,想把区域价值含量提至70%以上,争取豁免关税。 王老板没打算逃。他盯着车间里新下线的环保轴承,这是专门针对美国减排新规做的升级。“他们加税是逼我们升级,不是逼我们退出。”他已经联系了欧洲的经销商,那边的订单量最近涨了20%。技术总监也在跟美国客户沟通,改成远程操控调试,还真解决了大半问题。 美国大概没算明白,现在的产业链早不是说断就断的。王老板的墨西哥工厂里,一半零件来自国内,美国本土的组装厂还得用他们的轴承,关税加得再高,最后还是美国消费者买单。签证卡得再严,技术交流的需求还在,大不了换种方式对接。 内容风险评估清单: 1. 法律风险:引用WTO《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1994)最惠国待遇原则,指出美国措施违背多边贸易规则,表述符合国际法规,无法律风险。 2. 伦理风险:文中“王老板”“李工”为典型化创作,隐去具体企业名称与个人隐私信息,仅聚焦公开的行业困境与应对,无伦理争议。 3. 舆情风险:预判“中国企业是否被动挨打”争议点,通过企业转拓市场、技术升级等实际行动,引导关注“产业链韧性与主动应对”的核心逻辑,避免单一负面叙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