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悟到了,江苏南通,老李和小王争吵还竟然动手打架了。同事:职场里哪有那么多“敌人”! 职场翻车现场:和同事吵到动手后,我悟了,职场里哪有那么多“敌人”! 昨天下午的会议室,现在想起来还觉得脸发烫。老李我和小王因为一个活动方案,从争得面红耳赤到差点动手,最后俩大男人僵在那,连路过的保洁阿姨都尴尬地退了出去。 新周早上一上班,领导把季度推广活动交给我和小王搭档,我负责内容策划,他管执行落地。本来分工挺明确,可昨天讨论预算分配时,矛盾突然就爆发了。我觉得应该把更多经费花在内容宣传上,毕竟现在是内容为王;但小王坚持要把钱砸在场地和物料上,说“现场效果才是给领导看的硬指标”。 一开始还能心平气和地摆数据,说着说着就变了味。我急着赶方案进度,嗓门不知不觉提高了:“你懂不懂现在的传播逻辑?光靠现场热闹有什么用,后续没人讨论等于白搭!” 小王也来了脾气,拍着桌子回怼:“传播逻辑能当饭吃?场地出问题你负责吗?到时候领导问起来,你拿‘逻辑’交差?” 争吵像滚雪球一样越闹越大,我指着方案里的漏洞让他看,他一把推开我的手说“别用你的手指着我”。推搡之间,我没站稳往后踉跄了一下,下意识伸手拉了他一把,结果两人都差点摔倒。 现在回想起来,那根本算不上“动手”,就是情绪上头时的失控肢体接触,但当时脑子一热,俩人都瞪着眼像要打架似的。 还是隔壁部门的张姐听到动静进来打圆场,说“都是为了工作,犯不着伤和气”。她这话一说完,我和小王都像泄了气的皮球,低着头不说话。 后来领导也找我们分别谈了话,没批评谁,就问了一句“你们俩合作五年,难道不知道对方最在意什么吗?” 晚上我主动给小王发了条消息,约他楼下烧烤摊坐坐。两瓶啤酒下肚,他先开了口:“其实你说的内容重要,我不是不同意,就是怕现场出岔子,上次我负责的活动场地出了问题,被领导骂了半个月,有点阴影。” 我也赶紧道歉:“我昨天太急了,说话没分寸,其实你考虑执行细节比我周全,我应该多听你的意见。” 原来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工作负责,却忘了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 今天早上,我和小王一起拿着修改后的方案去找领导,他补充了执行预案,我完善了传播计划,方案一次就过了。 职场里哪有那么多“敌人”,更多的是像我和小王这样,想把事做好却忘了沟通方式的同事。争输赢不如解决问题,毕竟抬头不见低头见,互相退一步,工作才能更顺,心情也能更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