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00岁的杨振宁躺在床上,有气无力的喊了一声翁帆,本在旁边打扫屋子的翁帆听到后赶紧走过来问道:“怎么了?哪里不舒服?”杨振宁回复道:“我想看看你,顺便给我倒杯水,我口渴了。” 杨振宁和翁帆的事已经被人们讨论了快二十年,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大家最感兴趣的主要是他们两人54岁的年龄差距,以及对这段关系的各种猜测。 其实,只争论他们是不是真爱没什么意义,不如换个角度,从外人的看法、他们自己的选择,以及平时的生活状况把这件事说清楚。 2004年他们登记结婚后,这段关系就受到了广泛关注,一方是82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另一方是28岁的年轻女性,这样的组合本身就很有话题性。 公众对此有很多猜测,觉得这种“老夫少妻”的情况,大概率是一场交易:翁帆图杨振宁的名气和钱,杨振宁则是喜欢翁帆的年轻。 当时大部分舆论都不看好他们,甚至有人说他们迟早会离婚,还有人说翁帆是想借这段婚姻出名,面对这些说法,翁帆没有回应,她只是默默地和杨振宁一起生活,用时间来证明一切。 抛开外界这些评价,说说他们当初为什么会走到一起,这要从更早的时候说起,1995年,翁帆还是汕头大学的学生,当时负责接待来访的杨振宁和他的第一任妻子杜致礼,那时,翁帆英语说得好,为人聪明大方,给杨振宁夫妇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后来,杜致礼因病去世,杨振宁感到非常孤独,翁帆知道后写信安慰他,两人之间的联系才又多了起来。 杨振宁曾说,翁帆的一张照片让他有了不一样的感觉,照片里翁帆的神情和他已故的妻子杜致礼很像,而翁帆也不是没有经历过感情的人。 她之前有过一段婚姻,因和对方价值观不同而结束,这让她对伴侣的要求不再只看世俗的条件,她一直很敬佩杨振宁的才华和智慧,这才是她愿意和杨振宁在一起的主要原因。 他们的感情不是突然产生的,从1995年初次见面相互有好感,到后来通过书信联系,再到杜致礼去世后互相安慰,最后杨振宁打电话向翁帆求婚,整个过程都是有迹可循的。 结婚后,他们的日子过得很平静,甚至可以说比较传统,翁帆负责家里的洗衣、做饭等家务,把杨振宁的生活照顾得很好。 杨振宁则继续从事物理学研究,同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筹集了近两亿元的科研经费,他还把自己工资中扣除生活费用后剩下的钱,全部捐给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所。 有人可能会觉得,翁帆做的这些事和保姆没什么区别,但生活中的细节能说明问题,就像杨振宁百岁卧床时,喊翁帆过来,不只是为了喝水,更重要的是想看看她,这说明翁帆已经成了杨振宁精神上的重要依靠,这种感情不是单纯的照顾能解释的。 翁帆自己也知道,她选的这条路和大多数人不一样,但这条路改变了她,也让她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每当提到杨振宁,她脸上都会不自觉地露出笑容。 所以说,在外人眼里,他们的关系是个充满话题的故事;在他们自己心里,这是经过认真考虑后的选择;而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是互相陪伴、互相成就的伴侣。 参考资料: [1]雨欣,杨振宁 翁帆婚后的真实生活, 《人人健康》,200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