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军事专家推算,美俄一旦开战,全球可能死亡50亿人,但如果战争发生在中美之间,

物规硬核 2025-10-24 13:50:49

国外军事专家推算,美俄一旦开战,全球可能死亡50亿人,但如果战争发生在中美之间,情况又会如何?我国防护专家钱七虎院士的回答很干脆,中国有多种防御手段,我们不怕。   钱院士说的“多种防御手段”,可不止是导弹拦截这么简单,仔细想想,至少包括三层:   第一层是实体防护,比如地下防护工程和太空监测网。   第二层是网络防线,在看不见的数字空间布防。   第三层最特别,是经济韧性——让国家在压力下也能正常运转。   说白了,咱们的思路不是“你敢打我我就打回去”,而是“你敢动手就得想清楚代价”。   中美之间与其说是军事对抗,不如说是全方位的竞争——科技、金融、制度都在比,这就让直接开战的可能性变小了,但较量的形式更复杂了。   比如在台海、南海,双方其实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但又都很小心不越过那条线,现在打仗和过去不一样了,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正在改变规则。   特别要提的是,中国这些年发展的“区域拒止”能力,确实让局面不一样了,简单说,就是在咱们周边海域划了个“禁区”,让对方的航母不敢随便来,这大概就是钱院士说“不怕”的技术底气。   往深里看,中国的防御思维其实很有东方特色。   《孙子兵法》早就说过,“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咱们追求的不是打赢,而是根本不用打,这种“积极防御”的思路,核心是后发制人,控制冲突规模。   观察中国这些年处理争端的方式就能发现,我们更愿意用体系对抗代替正面硬碰,用持久竞争代替速战速决。   说实话,现在讨论中美开战,用的还是上个世纪的思路,21世纪的大国博弈,胜负可能根本不取决于传统战场。   想想看,在核武器时代,大国直接开战根本没有赢家,当互相毁灭成为定局时,讨论谁赢谁输还有意义吗?   现在真正的较量在“灰色地带”——芯片断供、金融制裁、网络攻击、太空竞赛,这些才是新时代的战场,中国的聪明之处在于,我们把安全的概念扩展了,防护不仅是防导弹,还要防断粮、防数据泄露、防发展被卡脖子。   最重要的是,人类现在面对的真正威胁已经变了——气候变化、疫情、AI风险,这些都需要合作才能解决,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听起来有点理想主义,但仔细想想,这可能是唯一走出安全困境的路。   说不定未来的人回头看我们会觉得奇怪,明明有那么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我们却还在纠结怎么互相毁灭。   说到底,真正的胜利不是能摧毁对手,而是能更好地解决人类共同的难题,五千年的文明给中国的,不是好战的基因,而是这种穿越历史烟云的远见——知道什么时候该亮剑,什么时候该把剑铸成犁。

0 阅读:883

评论列表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

5
2025-10-24 18:44

准备世纪战争,中国必须储备300亿吨铁矿、20亿吨铜矿以及各类稀有金属和粮食,军工厂下乡,分散大城市与城市群,稳定农村,提高农产品价格,让农民娶得起老婆。

相思麻雀

相思麻雀

4
2025-10-24 18:40

常规战争死的有限,核战争人类本纪元结束

相思麻雀 回复 文大王 10-27 00:58
动动你的脑子,当年应对苏联核打击威胁的时候我们就修了核防御工程,而今不过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改键而已。知道5000公里是什么概念吗?整个核战争过后是漫长的核冬天,知道要储备应对如此漫长的时间的物资还要保证足够多的人的生活保障是什么概念吗?还他喵的看新闻,新闻里几个防御设施的报道就敢张嘴5000公里。但凡有点脑子思考下也不会有你这么蠢。还他喵出出门,出门能看到核防御工程?当真以为什么地铁站防空洞真的有用?电影2012中全球才多少人能拥有船票?那还是大洪水有阳光有空气没有核污染的前提下。虽然说只是电影,但是相关数据是可以参考的。核打击来临的时候除非是一直躲藏在防御设施里,所有地表活动的所谓躲避不过是心理安慰,当检测到核打击听到预警反应时间洲际导弹20来分钟,核潜艇5到10分钟。何况国内绝大部分人根本分不清什么是核打击警报。想想当年小鬼子被打击是的后续影响,那还是一座城市只享受一颗,其当量和现在的根本没法比。全面核战来临最幸运的就是直接气化豪无痛苦。

文大王 回复 10-26 19:52
睁开眼看看新闻,出出门吧,都在屋里呆烂了快和世界脱节了。脱离你认知就是无稽之谈?典[得瑟]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