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桔子卖断货!农学生晒成黑炭卖爆25000斤,50个offer追着来 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的桔子彻底火了,网友组团求购,短短7天卖空25000斤,现在压根抢不到。把科研果子卖成爆款的,竟是一群扎根果园的农学研究生。 这事儿得从“阳光二号”说起,是曹立教授研究十多年的第五代杂交品种,祖先都是红桔、脐橙这些名品,低酸脆嫩还好剥皮,天生就适合线上卖,往年只在熟人圈流通。 今年5个研究生组队搞线上销售,没做啥花哨宣传,就实打实说果子的科研背景、口感特点,结果订单直接爆了,电话被打爆,连曹教授都直呼“完全没想到”。 最有意思的是研三那姑娘,选导师时专挑黑的——瞅着曹教授晒得黢黑的脸,果断投奔,说自己的目标就是“跟导师晒得一样黑”,把论文写在果园大地上。 别再觉得农学生没前途,这姑娘手里攥着50多个offer,月薪全过万。现在农业早不是冷门行当,中国农大生物硕士,好点的offer年薪都能奔三十万,硬核得很。 他们能卖爆不是瞎猫碰上死耗子,是真懂行。网友问品种区别,能说清“阳光二号耐运输、阳光一号12月上市”;问替代款,连金秋砂糖桔2万亩产能都门儿清,专业度直接圈粉。 这波火戳破了个老偏见:总觉得农学生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的,其实人家是全链条人才——懂育种、会种植、能销售,把实验室成果变成老百姓爱吃的果子,这才是真本事。 之前也有农学生搞直播卖农产品,有的卖樱桃一天销8000斤,有的帮家乡卖葡萄脱销,靠的就是“懂行+实在”,不像网红瞎吆喝,网友就吃这实在劲儿。 给想入行的年轻人提个醒:别扎堆挤写字楼,农业领域藏着大机会。但得记住,真本事是练出来的,不是坐在实验室里想出来的,得像这些学生一样,扎进果园摸爬滚打。 这群农学生最让人佩服的,是不嫌弃田间地头的苦,把论文写在土地上,让科研成果真真切切惠及消费者。这种踏实肯干的劲儿,比啥都值钱。 你身边有学农的朋友不?他们现在都在做啥?要是让你选,会愿意像这些学生一样,扎根田间搞科研卖果子不?评论区聊聊,咱也说说对“新农人”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