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两天的气温变脸真是让人有点措手不及,早上刚出门还想着是不是该加件外套,结果一开门就直接被冷风“劈头盖脸”地招呼了,说实话,这种温度落差,一下还真有点分不清季节了。明明上周还在为秋天的正式到来感慨,昨天还热气腾腾,今天就已经让人怀疑是不是“霜降”提前上演,甚至不少人已经在朋友圈里感叹,上海是不是直接跳过秋天,奔着冬天去了。 其实回想一下,这次气温跳水也不是没有征兆,前阵子的闷热刚刚缓一口气,气象部门就提醒说将有冷空气南下,不过很多人还在等什么“秋高气爽”的好光景,结果一夜之间冷风和细雨就全程在线。早上体感温度低到十几度,不少人还在翻箱倒柜找长袖衣服,午间虽然回升一点,但最多也就二十来度,明显已经不像前几周那种汗流浃背的状态了,连绿树都开始零星掉叶,很有点季节跳跃的意思。 而且这次冷空气来得挺猛,之前受海上冷流影响,各地气压都起了波动,加上南下的冷空气“组团”来袭,整个江南、华北都在感受温度的突然滑坡。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股大风,连着好几天,路上的行人都被吹得衣角乱飞,头发打结,上海的江边更是风声呼呼,时不时还有阵雨掺着冷意。气象台甚至专门预警,接下来几天还会有新一轮降温袭来,尤其是25号、26号,估计北方地区又要迎来冷飕飕的天气,上海这波寒潮应该还没结束。 说到今年冬天会不会特别冷,其实网上已经吵了好几轮,有人拿“超级冷冬”的说法来吓唬人,也有专家出来冷静分析,说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已经偏冷,拉尼娜现象正在发展,这的确增加了冬季偏冷的概率。可是要说是不是一定冷得要命,还真没法下,毕竟气象上除了海温,什么北极海冰、欧亚积雪这些因素也全都得考虑到。专家们的态度挺谨慎,觉得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其实暖冬概率也不低,谁都不敢保证今年会不会突然冷得极端,照这个节奏,大概只能等实际天气了,毕竟预测归预测,现实常常出人意料。 其实大家体感最直接,天气一变,讨论小区群、朋友圈都热闹起来了,有人已经在感叹好不容易熬过漫长夏天,结果秋天短得让人怀疑人生,冬天的羽绒服都快提前安排上了。穿衣搭配几乎一天一变,早上觉得厚外套有点夸张,到了傍晚就后悔没多裹两层,还有坐地铁的上班族,平时穿个短袖今天一看站台冷清,羽绒和棉衣全出来了,看着就有种“季节乱穿”的喜感。如果要出个门,估计现在大家都得多关注一下天气预报,别一不留神冻着了。 另外,这种极端天气变化,其实让不少人挺担心家里老人和孩子的健康,抵抗力差点的,稍微遇到大风降温很容易感冒,原本准备秋游、户外运动的计划一下就全泡汤了,公园里的人也一下少了很多。习惯上海那种温润气候的人,遇上这种冷风一扫,确实很容易有点不适应,好在市民也逐渐适应季节调换,各种保暖方式早已提上议程。 真的搞不清未来几个月是不是还会有更离谱的温度跳水,说不定明天太阳出来又暖和一点,后天突然又降到个位数,上海的天气一向就是这种“随心所欲”的节奏,谁都不敢打包票。其实想太多也没啥用,眼下最实际的就是做好冷热交替的准备,衣服多备几件,出门记得查查气温,还有小雨小风的时候干脆在家待着,能少跑几趟动动脑筋安排活动,有时候也挺有生活智慧。 上海这几年气候变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季节感弱化已经成了大家共同的群体体验,网络上关于天气的梗越来越多,反映出来的其实也是大家对生活节奏和环境的敏感。气象部门也在不断更新数据和提醒,说不定再过一阵,大家对冷暖交替也习惯得差不多了,毕竟这种变化,谁都只能顺其自然,调整好自己的节奏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