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被我猜中了 美国突然宣布 2025年11月1日起,美国开始对进口公交巴士加收百分之十的税,不碰卡车,只盯巴士,比亚迪在加州兰卡斯特的工厂造的车,也被算作进口,得交这笔钱,车是本地造的,工人是本地招的,可政策一出来,照样得掏钱。 这操作把“双重标准”摆得明明白白。特朗普10月17日签的行政令里,卡车加征25%关税,巴士收10%。所谓“不碰卡车”,只是加墨符合USMCA规则的卡车仅对非美部件征税 。 比亚迪在兰卡斯特可不是临时落脚。建厂前当地失业率25%,如今这里年产能1500台电动巴士,雇了500多名本地人,占当地制造业新增就业的35%。称其为“本地化典范”并不为过。 一边靠它解决就业,一边给贴“进口”标签。这工厂实现70%零部件本土化,当地还为其更名街道,如今反倒被加税,实在说不过去。 美国本土车企的待遇却天差地别。福特二季度因关税损失8亿美元,通用亏了11亿,游说后很快获得政策松绑。比亚迪实打实建厂,反倒成了被拿捏的对象。 这根本是怕竞争。清华大学马弘教授早说过,加税逼制造业回流成本高。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等技术优势,才让某些人坐不住。 受伤的终究是美国自己。一台电动巴士售价约80万美元,加税后成本大半转嫁给下游。高盛10月报告显示,消费者将承担55%的关税成本。 比亚迪早有准备。此前计划的墨西哥工厂已暂缓,因地缘政治重新评估战略,依托全产业链优势,关税打不到痛处。 所谓“公平贸易”,在保护主义面前不堪一击。一边给盟友开口子,一边对造就业的企业下手,吃相太难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