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这次对印尼一点没手软。 事情起因是印尼办体操世锦赛,不给以色列运动员发签证。国际奥委会直接终止和印尼谈任何未来奥运赛事的主办可能,还建议所有国际体育联合会都别去印尼办比赛了。 印尼方面态度很硬,说是基于国家法律和公共秩序做出的决定,理解会有后果,但也准备好了。国际奥委会则搬出《奥林匹克宪章》,说所有运动员都应不受歧视地参赛。 但很多人觉得,这个标准执行起来有点飘。之前俄罗斯、白俄罗斯的运动员因为国家行为被严格限制参赛,到了以色列这里,运动员却能正常以国家身份出现。国际奥委会对西班牙等国提出的禁止以色列参赛的提议明确拒绝,理由是不应因政治因素剥夺运动员平等参赛的权利。同样牵扯地区冲突,处理方式却不同。 印尼是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支持巴勒斯坦的立场一直很坚定,民间也有情绪。这次不让以色列运动员入境,符合他们一贯的态度。 整件事里,最可惜的是运动员。训练多年,因为签证问题失去机会。政治上的分歧,最后却由运动员来承担代价。 国际奥委会的裁决,看起来是维护规则,但对比之下,难免让人觉得尺度可以灵活变动。当规则的执行显得有选择性时,它所宣称的公平就容易让人产生疑问。运动员的梦想和努力,在这种局面下显得有些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