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美国正在考虑对中国使用的美国软件进行出口限制 华盛顿正在酝酿一项针对中国的反制计划,其核心策略是限制含有或由美国软件生产的商品向中国出口。这一计划涵盖范围广泛,从消费电子产品如笔记本电脑,到工业核心装备如喷气发动机,无一例外。这项尚处于规划阶段的措施,本质上是对中国在十月初全面升级稀土出口管制的直接回应,标志着中美技术博弈进入了一个更深层、更复杂的新阶段。 这场博弈像两位高手在黑暗中下棋。华盛顿的决策者们或许忘了,去年中国进口了价值超过4000亿美元的集成电路。若真切断软件供应,硅谷的财报季怕是要飘起雪花。科技产业链早已长成盘根错节的榕树,强行劈开只会让双方树根都渗出汁液。 稀土管制与软件限制就像两面相对的镜子。中国掌控着全球90%的稀土精炼能力,美国握着70%的EDA设计软件市场。当两个巨人都握紧拳头,最先崩裂的可能是第三方观察者的眼镜片。这让人想起去年阿斯麦尔光刻机的遭遇,荷兰企业被迫在两大市场间走钢丝。 科技自立不是口号而是生存法则。华为海思的麒麟芯片在制裁下依然点亮手机屏幕,中芯国际的7纳米产线正在冒出热气。这不是什么奇迹,而是被逼到墙角后的绝地反击。就像当年北斗系统被踢出伽利略计划,如今138颗卫星已在苍穹布阵。 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即将感受到涟漪。手机更新速度可能放缓,新能源汽车价格曲线或将波动,连游戏显卡的供货节奏都会改变。技术铁幕落下时,最先听到声响的总是消费者口袋里的硬币。 全球化裂痕正在吞噬创新动能。斯坦福与清华的联合实验室陆续关闭,IEEE学术会议少了东方面孔,这些细微变化比贸易数据更让人心悸。当知识流动遇到堤坝,受损的是全人类科技进步的河流。 这场较量早已超越贸易范畴。它关乎未来十年数字世界的话语权,关乎下一代技术标准的制定者姓名。双方都在与时间赛跑,美国试图巩固技术壁垒,中国加速突破核心瓶颈。就像两艘并行的破冰船,都在努力率先抵达那片藏着能源的冰原。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安世的非法CEO来到中国,想要与中国进行协商谈判! 安世半导体事件最初的导火
【7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