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美国陆军正式宣布了! 10月21日,美国陆军正式宣布邀请私募股权集团加入其规模高达1500亿美元的军队改造计划,这标志着美军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重塑其战斗力,相当于直接把五角大楼和华尔街焊在了一起。 这可不是简单的合作,而是美军在商业模式上的彻底转向,硬核的军事建设要靠金融玩家来操盘,这样的场面,在美国军事史上从未有过。要搞清楚这事儿的来龙去脉,得先看五角大楼的“钱袋子”有多紧张。 2025年的国防预算里,装备维护的开销占了四成以上,剩下的钱掰着手指头花,想搞中程导弹研发、舰艇升级这些大项目,简直是杯水车薪。夏威夷的军事基地要改造成数据中枢,光前期投入就是一笔天文数字,靠常规预算根本撑不起来。 这时候,华尔街的私募成了“救命稻草”——五角大楼拿未来的稳定订单当诱饵,换私募现在真金白银的投资,说白了就是“借鸡生蛋”,先把项目搞起来再说后续。可私募们哪是做慈善的?这些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每一分钱都要算清楚回报。 美国陆军早就给出了定心丸:未来20年,只要参与投资,就能拿到稳定的军事订单,光数据中心的租赁收益,每年就保底5%。夏威夷基地里那些闲置的土地,也被打包成了12亿美元的投资项目,私募花钱拿下租赁权,就能靠这块地持续赚钱。 至于这些土地的军事安全价值?在资本的收益面前,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次要考量。这样的合作模式,哪里像是军事建设,倒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商业交易,把国防资源直接变成了盈利工具。 其实这种“资本染指军事”的苗头,早几年就已经显现。2024年,美国国防科技初创公司一口气拿到了30亿美元的风投,连欧洲的同类企业都跟着分羹,融到了5.316亿美元。资本的嗅觉永远最灵敏,军事领域的高订单、高回报,早就成了他们眼中的“肥肉”。 以前只是小打小闹,现在1500亿的计划一出台,等于把这种模式彻底放大,从“小打小闹”变成了“大规模进军”,华尔街的钱开始潮水般涌入军事领域,以前军工巨头垄断的蛋糕,现在要分给私募和科技新贵一起吃。 帕兰蒂尔公司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家公司一半的收入都来自政府合同,去年股价直接飙涨585%,背后的人脉网密得吓人。奥巴马时期的国防部长副幕僚长、特朗普政府的国安委中方事务主任,都成了它的高管。 反过来,帕兰蒂尔的前员工还能进入政府部门,担任首席信息官这样的关键职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早就缠成了一团乱麻,根本分不清谁在为国家办事,谁在为资本谋利。为了让政策更“偏袒”自己,这些公司在游说上花钱毫不手软。 2024年,帕兰蒂尔花了近580万美元用于游说,这个数字比2016年翻了好几倍,有些季度的游说开销甚至超过了诺思罗普·格鲁曼,跟雷神技术这样的传统军工巨头不相上下。 他们花钱请游说团队,在国会山奔走,把政策方向往自己的利益上引,确保拿到的订单不会断,投资的回报不会少。这种“花钱买政策”的操作,让军事采购彻底变了味,不再是看谁的技术更硬、谁的产品更好,而是看谁的人脉更广、谁的游说更到位。 现在1500亿的“未来地平线”计划一落地,等于把这种利益绑定彻底合法化。阿波罗、KKR这些私募机构盯着的,不只是中程导弹、舰艇升级这些项目,更盯上了美军仓库里那些没盘活的资产和土地。 以前这些都是战略储备资源,现在却被拿出来打包成投资项目,租赁权、使用权都能换成现金。美军的基地、装备、数据中心,不再仅仅是国防的一部分,而是成了私募们计算回报率的“资产包”,安全需求要为资本收益让路,这样的操作,真的能保证军事建设的质量? 资本追求的是持续盈利,而战争和冲突,恰恰是军事订单的“催化剂”。为了让投资有回报,为了让订单不断档,会不会有人故意制造地区紧张?会不会有人推动更多的军事行动? 这些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当资本和军事深度绑定,战争机器只会转得更快,因为每多一场冲突,就意味着多一笔订单,多一份收益。以前美军的建设,主要靠洛克希德·马丁、波音这些传统军工巨头,现在格局彻底变了。 硅谷的科技新贵和华尔街的私募一起进场,用更灵活的资本运作、更贴近政策的人脉,抢食军工蛋糕。安杜里尔公司就是个例子,这家新兴企业能从波音手里抢走无人机订单,靠的不是比波音更深厚的技术积累,而是更懂资本玩法,更会利用“旋转门”资源,把商业逻辑套用到军事采购里。 这场1500亿美元的“利益联姻”,表面看是美军为了搞建设找钱,实则是把国防事业拖进了资本的漩涡。当军事项目要算回报率,当战略资源要打包卖钱,当政策方向被游说左右,美军的战斗力恐怕不会提升,反而会被资本绑架,变成少数人谋利的工具 更可怕的是,这种模式一旦成型,其他国家可能会被迫跟进,引发新一轮的“军事资本竞赛”,让世界陷入更危险的境地。毕竟,当战争变成生意,和平就成了最昂贵的奢侈品
果不其然 美国陆军正式宣布了! 10月21日,美国陆军正式宣布邀请私募股权集团
不简单的幸福
2025-10-22 20:32:0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