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别人有的我们也要有! 连常规动力都没整明白,意大利新航母绕过福建舰,直接硬上核动力 美媒《全球防务新闻》报道,意大利海军计划在2026年启动新型航母的设计研究,该航母预计将采用核动力,并配备电磁弹射系统。 意大利海军参谋长恩里科·克雷登迪诺海军上将早在2025年6月就证实,他们正在评估核动力航母的设计。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被称为“新一代航空母舰”,希望能在2040年前加入意大利海军。 梦想很美好,但现实呢? 小航母的大跃进 意大利目前只有两艘具备舰载机搭载能力的战舰:2009年服役的“加富尔”号航母和2024年底入列的“里雅斯特”号两栖攻击舰。 “加富尔”号满载排水量仅27100吨,还不足中国辽宁舰的一半。整体搭载舰载机数量约20架,舰载战斗机只有10架左右。 就是这么一支力量,去年7月还曾跟着凑热闹进入南海,结果解放军山东舰果断掉头返回,上演了一出“直抄后路”的大戏。 从2.7万吨的“加富尔”号一下子跳到10万吨级的核动力航母,这跨度是不是太大了点?意大利海军怕是想一步登天。 核动力,不只是装个反应堆那么简单 意大利不是没有核动力梦。早在1959年,意大利就曾提议研发“古列尔莫·马可尼”号核潜艇。 当时还设计了使用源自美国S5W的30兆瓦压水反应堆。可惜1963年美国停止技术合作,项目被迫放弃。 六十多年过去了,意大利重启旧梦。2023年,意大利启动“密涅瓦”计划,为海军核动力研发提供制度框架。 芬坎蒂尼集团CEO表示,他们正在探索热功率约30兆瓦的紧凑型反应堆。 想法很好,但技术难题一箩筐。航母核反应堆的功率必须足够大,但在体积重量、抗压性、布局上没有核潜艇要求那么高。 但航母是水面舰艇,核反应堆必须要有更强的抗打击能力,否则容易造成致命危险。 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就是把核潜艇反应堆搬到航母上,结果标准排水量仅3.5万吨的“戴高乐”号动力始终不足。 虽然经过不断改进,但依然问题很多,甚至有人觉得它基本不具备实战能力。 意大利能避免重蹈覆辙吗? 电磁弹射,常规动力的“电力黑洞” 意大利计划在新航母上使用电磁弹射系统(EMALS)。这个选择颇具野心,但问题在于,常规动力航母能提供的电力有限,一般不足以支撑电磁弹射。 如果在常规动力航母上使用电磁弹射,势必要额外增加耗油量以产生需要的电力。在携带燃油量有限的前提下,这会减少舰载机燃油,难以保持航母战斗力。 美国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配备电磁弹射,却问题缠身。电磁弹射器设计要求是平均4166次弹射可出现一次故障,实际故障率高出近10倍。 按照每日100架次的出动,四天就会瘫痪一次,这在实战中是致命的。 中国福建舰作为常规动力航母,成功应用了电磁弹射技术,打破了“常规动力无法支撑电磁弹射”的定论。 但这是建立在中国多年技术积累基础上的突破。意大利想一蹴而就,难度不小。 福建舰的踏实之路 对比意大利的跃进,中国航母走的是循序渐进的道路。 从辽宁舰改装苏联船,到山东舰自己建滑跃型,再到福建舰弹射型,中国用十年走了三步。 福建舰满载排水量8万吨到8.5万吨之间,已经成为二战后吨位最大的常规动力航母。它配置三条电磁弹射轨道,两条在前一条在腰部。 电磁弹射效率比蒸汽高33%,能源利用率90%,蒸汽才30%。福建舰三条电磁弹射器,弹射效率相当于四条蒸汽弹射器,和尼米兹级核航母平起平坐。 福建舰选择常规动力是立足国情的务实之举。核动力航母研制成本高,技术难。而且在作战时,一旦出现核泄漏,对周边环境威胁非常大。 意大利的航母梦,现实很骨感 意大利计划在2026年启动新型航母的可行性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连舰载机选型都还没确定。 外界推测可能包括F-35C、美国海军未来舰载机,或三国联合“全球空战计划”(GCAP)的舰载衍生型号。这种不确定性给整个项目蒙上了阴影。 意大利所有新型海军舰艇都将按“整合无人系统”和“强化网络防御能力”的标准设计。想法前卫,但实现起来需要强大的科技和工业实力支撑。 从“澡盆海军”走向远洋是意大利的梦想,但核动力航母不是想造就能造的。 美国福特级航母首舰成本超过130亿美元,二号舰多次延期。意大利是否做好了足够的资金准备? 福建舰的成功在于中国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意大利绕过福建舰直接硬上核动力,勇气可嘉,但前景难料。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45年,美军轰炸东京半年,然而却收效甚微,这时指挥官李梅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
【71评论】【6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