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摆摊到文化守护者:耿飚长女横跨40年的“逆袭”之路

笑蓝说 2025-10-22 17:55:59

1986年,中央一条“高干子弟一律不准经商”,使得原国防部长耿飚的长女,一夜之间被查封了所有资产,她选择出走美国,在离开时她发誓,给我3年时间,只要我没饿死,我就要在美国横着走!看到最后,不得不佩服她。   2024年山西平遥古城的古建修复工地上,耿莹跪在铺着塑料布的青砖上。   她手里握着毛笔,蘸着调好的矿物颜料,临摹屋檐下褪色的彩绘。   “这朵牡丹的花瓣得再润点,才像清代的技法”她抬头对身边的学徒说。   风掀起她的衣角,露出里面穿的蓝色工装马甲,上面还沾着敦煌的沙粒。   没人能把眼前这个专注的老人,和1986年那个攥着珍珠闯美国的女人联系起来。   1992年美国马里兰州的果园里,桃花开得正盛。   耿莹在果园的小木屋办了场小型画展,墙上挂着她画的敦煌飞天。   来买桃子的邻居看到画,忍不住驻足:“这东方仙女真好看。” 她趁机给美国人讲敦煌壁画的故事,有人当场买下两幅画当装饰。   也是在这一年,她收到国内朋友的信,说陕西民间剪纸艺人快没人传承了。   那晚她翻来覆去睡不着,看着窗外的桃树,第一次动了回国的念头。   1973年地质队在甘肃野外勘探时,耿莹偶然发现了一处石窟。   石窟里的壁画已经斑驳,却还能看清飞天的轮廓。   她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小心临摹下残存的图案。   队长说“咱们是找矿的,别管这些”,她却把笔记本收得紧紧的。   “这些画要是没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她当时的话,自己都没多想会成真。   1987年美国唐人街的雨天,耿莹把珍珠项链裹在塑料布里。   躲雨时,她看到街边画廊挂着西方油画,突然灵机一动。   回到地下室,她把之前临摹的石窟壁画图案,画在了丝绸上。   第二天摆摊时,她把丝绸画挂在珍珠摊位旁,果然吸引了更多人。   有位华人教授买下画,说“你该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的好东西”,这话点醒了她。   2003年云南丽江的纳西族村寨里,耿莹跟着老艺人学东巴纸制作。   她蹲在石臼旁,和老人一起捶打树皮,手上磨出了水泡。   “这纸能保存上百年,咱们的老故事都靠它记着。”老人对她说。   她当即决定,基金会要资助东巴纸作坊,还帮老人申请了非遗保护。   也是这一年,她在贵州山区发现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快失传,又追加了资助项目。   1980年珠海湘江实业的办公室里,耿莹看着桌上的地质报告。   她原本想开发矿产项目,却在考察时发现矿区附近有古窑遗址。   她立刻暂停项目,联系文物部门,还自掏腰包请专家来鉴定。   “矿能晚点开,老窑要是毁了,就再也没了。”她跟团队成员说。   后来这处古窑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她却因为耽误项目进度,少赚了不少钱。   2010年北京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的会议室里,耿莹拒绝了一笔捐款。   捐款方要求用企业名字命名敦煌修复项目,她当场摇头:“文化不是生意。”   那天她跟团队说:“咱们宁愿慢一点,也不能丢了初心。”   也是从那时起,基金会定下规矩,所有捐款都不能附加商业条件。   她还把自己在美国卖画的收入,悄悄投进了皮影戏抢救项目。   如今85岁的耿莹,还保持着每天画画的习惯。   她的画室里,摆着从各地收集来的民间工艺品:陕西的剪纸、云南的东巴纸、山西的古建构件模型。   基金会的年轻人说,耿会长比他们还能跑,每次下乡都要走遍每个村落。   她常说:“我这一辈子,从找矿到画画,再到保护文化,其实都是在找根。”   现在她最大的心愿,是培养更多年轻人接手文化遗产保护,让老祖宗的智慧能一直传下去。 从美国街头摆摊,到文化遗产守护者。   她没靠“部长女儿”的背景,全凭手艺和韧劲。   这才是真正的“横着走”,用几十年,一步步走出来的。   信源:环球在线——耿飚长女的“文化苦旅”

0 阅读:468

猜你喜欢

笑蓝说

笑蓝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