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法国媒体的消息说,整个中国都在散发一种精神,那就是,别国封锁,它就自己创造。

亨克孤独 2025-10-22 15:27:41

来自法国媒体的消息说,整个中国都在散发一种精神,那就是,别国封锁,它就自己创造。   法国媒体强调,美国对芯片的封锁,反倒促成了中国加速创新,加快创造。   这种变化让美国半导体巨头们惊掉了下巴——原本想卡住中国脖子的“杀手锏”,如今却成了中国科技企业的“兴奋剂”。   2018年美国开始对华芯片制裁时,白宫以为只要切断高端光刻机和AI芯片供应,就能让中国科技产业陷入瘫痪。   但他们没料到,中国企业的反应不是退缩,而是闷头搞研发。比如长江存储的工程师们在实验室里泡了三年,硬是在被封锁的情况下研发出232层3D NAND闪存芯片,层数超过三星、美光等国际巨头。   更厉害的是他们绕过国际专利壁垒,发明了Xtacking架构,把存储单元和控制电路分开生产,既提升性能又降低成本。到2025年,长江存储首条100%国产化芯片生产线即将试产,从设计到设备全是中国造。   这种“被逼出来的创新”在AI芯片领域同样明显,美国禁止英伟达向中国出口H100、A100等高端GPU后,华为昇腾910C芯片迅速顶上。   这款芯片用双芯片封装技术,把两颗昇腾910B拼在一起,算力直接翻倍,性能追平H100。更厉害的是,华为还构建了百万卡集群系统,通过软件优化弥补制程差距,让国产AI算力在2025年占据国内市场40%份额。连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都承认,美国的制裁让英伟达在中国市场份额从95%暴跌至零,而华为等中国企业正在接管这个全球最大的AI芯片市场。   而这技术突破背后是中国产业链的全面觉醒,过去三年中国半导体设备企业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北方华创攻克刻蚀机的高深宽比难题,中微半导体在MOCVD设备上取得突破,盛美半导体打通清洗工艺。   2025年8月,璞璘科技研发的纳米压印光刻机正式交付芯片厂,这款设备不需要极紫外光,直接用模板“压”出10纳米以下的芯片图案,全套技术自主可控。这种设备不仅成本低,而且维护简单,在空气环境下就能工作,直接打破了日本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   政策支持也为创新提供了强力保障,成都高新区2024年推出的集成电路产业新政15条,对流片研发成本最高补贴50%,单个项目补贴上限达3000万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更是密集投资设备、材料领域,2024年上半年先后注资集益威半导体、臻宝科技等企业,重点支持刻蚀机、薄膜设备等“卡脖子”环节。这些政策让中国半导体产业链从设计、制造到封测形成闭环,2025年国产设备在28nm及以上制程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90%。   最让美国头疼的是,中国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体现在产业生态上。过去三年,中国建立了从EDA设计软件、光刻胶到晶圆材料的全产业链体系。比如华为海思AC9610高精度ADC芯片,采样率达2Msps、精度24bit,性能超越德州仪器同类产品,已在工业自动化、地震勘探等领域实现批量替代。国产EDA工具的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不足5%提升至2025年的18%,逐步打破Cadence、Synopsys的垄断。   这种变化正在重塑全球半导体格局。2025年中国成熟制程芯片(28nm及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已达28%,预计2030年将接近40%。日媒《日经亚洲》评论称,中国通过低成本的SiC衬底和成熟芯片发动“价格战”,迫使欧美企业降价应对,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等巨头的净利润在2024年分别暴跌23.2%和60%。更讽刺的是,三星为了维持竞争力,竟考虑向长江存储购买400层NAND闪存专利授权,当年的“制裁者”如今不得不向“被制裁者”低头。   美国的封锁政策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原本想通过技术垄断保持优势,却让中国形成了“设计—制造—应用”的自主生态。正如法国《世界报》所言,这场科技博弈中,美国的“小院高墙”不仅没能困住中国,反而激发了中国科技产业的创造力。当封锁变成动力,当困境化作燃料,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已势不可挡。   来源:观察者网 【法媒感叹:“你封我,我就自己造”,整个中国都在以这样的精神前行】  

0 阅读:151

猜你喜欢

亨克孤独

亨克孤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