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王立群教授抛出惊人言论:“我研究了五十年《史记》,发现一个惊人的规律:杀

芸霄记史 2025-10-22 14:55:46

[微风]王立群教授抛出惊人言论:“我研究了五十年《史记》,发现一个惊人的规律:杀一人是罪,杀万人能封王,屠十万人能成将,灭百万人或许能称帝。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帝霸业百战成。那些白骨,无不是被卷进权力漩涡的无名之人。几千年的历史,其实就是一场现实版大逃杀,人人都想往上爬,但绝大多数人,只能沦为别人脚下的尸体。”     听起来残酷,却几乎句句扎心。《史记》翻开一卷卷,那血色的“规律”就在字里行间。比如秦国的名将白起,他的传奇,其实是一部踩着血海登顶的史诗。   起初只是个中层军官,但靠着一场又一场的胜仗,他成了秦国的头号战神。每次升官,他身后的战场都堆满了尸体。   伊阙一战,他让二十四万敌军命丧黄泉;华阳之战,又让十三万人没了命。可这一切都抵不过长平的那一刀,四十万赵卒被他骗降后尽数坑杀。那一刻,白起成神,也结下了他逃不开的因果。     有人说白起死于权臣猜忌,其实他早在那一刻就被历史判了死刑。据说在自刎前,他低声说:“长平那一仗,我坑了四十万人,这罪,我早就该死。”他那句自白,是所谓“功业”的血债,原来在权力的棋盘上,他不过是一枚用完即弃的棋子。     如果说白起是“将功成万骨枯”的代表,那么“灭百万人为帝”的例子,非秦始皇莫属。秦王嬴政能一统六国,靠的不是仁政,而是无数将士和百姓的命堆出来的。   王翦父子南征北战,打下了一个又一个国,却也让尸体遍地。战火烧过的地方,城池成灰,百姓流离。到秦末天下动乱时,全国人口锐减七成,连皇帝出门都凑不齐四匹颜色一样的马,那场“统一”,是用鲜血换来的。     后来刘邦和项羽上演的楚汉争霸,更像一场掠夺灵魂的循环。刘邦从亭长混成皇帝的传奇背后,是战场上层层叠叠的尸体,项羽虽有英雄气,却也屠城无数。彭城一战,光刘邦一方就死了二十多万。胜利者书写历史,但死者的名字,连史官都懒得记。     历史最大的讽刺是:杀一个人是罪,杀十万人却成了“名将”,杀百万人更被尊为“千古一帝”。司马迁在书中既称赞白起“用兵如神”,又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可那些被称为“局部损失”的百万死者,却被轻描淡写地埋进了历史的尘土里。     等战火散尽,天下早已千疮百孔。到了汉文帝那会儿,天下终于稍得安宁,史书称那时“文景之治”,风调雨顺、百姓安乐。可别忘了,那份太平,是在前朝血海的余烬上重建的。人口锐减、土地增多,国家才有机会喘口气。那些在乱世中死去的人,成了盛世的无名基石。     回头看,这个“历史大逃杀”的比喻并不是悲观夸张,而是直指人心。数千年的帝王将相,几乎没有人能干净地登上顶端,他们的辉煌都染着血。   而那些无名的亡魂,才是支撑整个文明向前的骨架。权力的残酷,从来不是某个个体的罪恶,而是历史本身的宿命循环。

0 阅读:122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