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歌手张明敏得知我国举办亚运会的经费,还差了6亿的缺口时,毅然决然的卖

文山史纪 2025-10-22 10:04:41

1984年,歌手张明敏得知我国举办亚运会的经费,还差了6亿的缺口时,毅然决然的卖掉了自己的车房,并且还做了一件至今都无人超越的壮举,将所有资金都捐献给了国家。 1984年,咱们国家好不容易拿到了第十一届亚运会的主办权,这消息传出来,全国人都跟着高兴,因为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承办这么大型的国际体育盛会,能让世界看看咱们的发展。 可高兴劲儿没过多久,筹备经费的问题就愁坏了所有人。那会儿国家刚改革开放没几年,经济基础还薄弱,办亚运会要建几十个新场馆,算下来总共得花25亿,当时拼尽全力才筹到19亿,还差6亿的缺口。 在八十年代,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也就几十块,6亿可不是小数目,简直是个天文数字,连负责筹备的北京副市长都急得说要是筹不到钱,不如从高楼跳下去,可见这事儿有多棘手。 远在香港的张明敏那会刚因为1984年春晚唱《我的中国心》火遍全国,但他在香港的日子并不好过。当时香港乐坛主流是粤语歌,他坚持唱国语爱国歌曲,没多少市场,之前还在手表厂做过流水线工人,根本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明星。 他父母都是外国华侨,从小就教他要爱国,这份情结早就扎在了心里。当他从新闻里得知亚运会差6亿经费的消息,心里特别着急,他知道这不仅是钱的事,更是国家的脸面,要是办不好,就得让外人看笑话。 没多想,张明敏就跟妻子商量,说要把家里的房子和车子卖掉。妻子虽然舍不得,但也懂他的心思,俩人很快就找中介把房和车都变现了。 可这点钱跟6亿的缺口比起来,实在是太少了。他又跑遍了亲朋好友家去借钱,嘴上一遍遍保证以后肯定还,说这是“要命的事”,不能耽误。 等他拿着凑来的钱找到亚运会筹备组的负责人,才知道这点钱连塞牙缝都不够,他咬着牙说“你等等我,我还能凑”,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要做更大的努力。 接下来他做的事,直到现在都没人能比。他辞掉了当时的工作,组建了一个70多人的团队,决定靠巡回演出筹钱。 1988年起,他带着简陋的音响设备,开始在全国跑,从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到小县城的露天操场,哪儿能演出就往哪去。 为了让更多普通人能参与进来,他把票价定得特别低,最高才3块5,很多人拿着几毛、几块钱来买票,都是想为亚运会出份力。 那段时间,张明敏几乎是连轴转,一年下来足足演了154场,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开三场演出。冬天顶着寒风,夏天淋着大雨,演出场地条件差,有时候连像样的后台都没有,他就随便找个角落歇会。 每场演出他都唱得特别卖力,唱到嗓子发炎、说不出话是常事,下台猛灌几口水,歇几分钟又接着准备下一场,嘴里还总惦记着“还差多少钱”。 他妻子也全程跟着,帮着安排行程、联络场地,夫妻俩一门心思就扑在筹款上。 等巡演结束,他把所有收入都整理好,换成一沓沓零钱送到了亚运会组委会。工作人员整整数了几个小时,一共是60万。在当时,这60万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几十年的收入,可张明敏一分没留,全捐了出去。 而他自己呢,因为卖了房,演出结束后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带着家人寄居在岳父家里。有人问他这么做值不值,他就笑着说,作为中国人,能为国家做事是应该的。 张明敏这事传开后,全国人都被打动了。本来大家就都在为亚运会捐款,小学生拿着零花钱,工人拿出加班费,农民把卖粮食的钱捐出来,现在看到一个香港歌手能做到这份上,更多人加入了捐款队伍。 最后统计下来,参与捐款的人超过了一亿,连海外华侨都主动出钱出力,很快就把6亿的缺口补上了。 1990年,北京亚运会顺顺利利开幕,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的实力,那些等着看笑话的人彻底闭了嘴。 其实张明敏的爱国从来不是嘴上说说。早在1982年,他就在香港唱《中华民族》《我是中国人》这些国语歌,那会没人看好他,甚至在香港娱乐圈发展得很不顺,但他从没放弃过唱爱国歌曲。 这次为亚运会筹款,他不仅卖掉了全部家当,还拼上了自己的身体和事业,这种劲头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后来有人说他是被公司包装的,可要是没有真心,谁能做到卖车卖房、一年跑遍24个城市开百场演出,最后落得无家可归呢? 更难得的是,这事之后张明敏一直没停下爱国的脚步。2008年汶川地震他捐了1000万,2020年新冠疫情又捐了500万的医疗物资,还成立了基金会专门做公益。 但要说最让人记挂的,还是当年为亚运会筹款的事。不是说他捐的60万直接填上了大缺口,而是他用一个普通人的力量,点燃了全国人的爱国热情,让大家知道不管身在何方、有没有钱,都能为国家做贡献。 信息来源:香江来信|张明敏:难忘长城义演,《我的中国心》常唱常新——北京日报客户端

0 阅读:1
文山史纪

文山史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