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趟列车同时检票!广州南站创下“超级枢纽”运营奇观 平均每50秒接发一趟列车

天际自由游走的花朵 2025-10-22 09:29:23

17趟列车同时检票!广州南站创下“超级枢纽”运营奇观 平均每50秒接发一趟列车,单日到发旅客突破92万人次,广州南站这个假期展现的运输密度,堪比地铁公交化的运营奇迹。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广州南站作为全国最繁忙的高铁枢纽,创下了多项历史纪录。日均开行列车1018列,日均到发旅客75.7万人次,高峰期甚至出现17趟列车同时在电子屏显示检票的壮观场面。 10月1日当天,车站开行列车达1155列,平均每50秒就有一趟动车组列车发出。这个假期成为广州南站历史上“最火”的小长假,累计到发旅客606万人次。 01 运输数据破纪录,刷新历史峰值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广州南站的运输数据令人惊叹。根据统计,整个假期车站累计到发旅客606万人次,日均75.7万人次。这一数字远超预期,展示了大湾区巨大的流动活力。 假期首尾的客流高峰尤为明显。10月1日,广州南站发送旅客53.4万人次,到发旅客总量达92.2万人次,刷新了历史纪录。而假期最后一天的10月8日,车站又迎来返程高峰,到达旅客50.9万人次,突破了此前的历史纪录。 不仅客流量创下新高,列车开行密度也达到惊人水平。整个假期广州南站日均开行列车1018列,其中10月1日当天开行1155列。高峰期平均每50秒接发一趟列车,这种运输密度在世界铁路史上也属罕见。 02 智慧大脑赋能,高效调度列车 面对如此大的客流量,广州南站如何保障运营有序?答案藏在车站的“智慧大脑”——安全生产指挥中心。 走进指挥中心,机器滴答声此伏彼起,综控员全神贯注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这里集安全管理、生产组织、应急指挥、综合协调、旅客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是整个车站运输安全生产的总体指挥中枢。 “综控室是连接行车和客运岗位的枢纽,可以说是车站的‘神经中枢’。这要求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综控员田丽说道。她和同事们每接收一份调度命令,都要迅速转化为具体操作指令,如调整广播内容、变更股道信息等。 今年8月,广州南站研发的“同站台作业盯控”模块正式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调度效率。该模块可自动统计乘降人数,按照不同区间自动筛选同站台作业预警车次,生成同站台作业盯控表,并自动推送给相关工作人员。 03 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旅客体验 在确保运输效率的同时,广州南站也推出多项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旅客出行体验。 车站全面启用72条实名制验证通道,并设置“爱心/急客通道”,为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及临近发车时间的旅客提供便利。这些精细化服务有效缓解了高峰期的进出站压力。 “初心·春澜”服务队成为车站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们在服务岗、爱心候车区、母婴室等重点区域增派青年志愿者,为重点旅客提供预约送站、优先进站、协助上车等“一站式”服务。 针对夜间高铁旅客,车站积极协调地方交通运输部门,延长地铁、公交、出租车等交通接驳工具服务时间。例如,10月6日至8日,广州地铁二、七号线延长运营服务时间2小时,末班车至次日1:30,确保旅客顺利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04 经济活力涌动,枢纽价值凸显 广州南站的高效运营,不仅关乎旅客出行体验,更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循环的效率。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交通枢纽,它承担着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重要使命。 假期的广州南站,从短途的广深往返潮汕,到长途的穗长往来京沪,密集的人流、物流、商流在此交汇、中转、扩散,彰显了高铁网络对促进消费流动、加速经济要素配置的关键作用。 交通流量的显著增长,本质是基础设施承载力、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内生动力的综合体现。广东高速单日车流量在假期期间三破千万车次,其中大湾区高速公路车流量占比超七成。这一数据背后,是大湾区强大的经济活力和人口吸引力。 入省车流较往年同期增长95.87%,接近出省车流的四倍,这一数据彰显了广东对全国人才与劳动力的持续磁吸效应。在经济结构调整期,庞大且稳定的人口基础和回流,是支撑其消费市场和制造业生产韧性的关键。 随着返程客流逐渐平稳,广州南站又将迎接日常的运营任务。但“超级枢纽”的治理智慧将继续发挥作用——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内,综控员们仍紧盯屏幕,确保每一趟列车准点出发,每一位旅客顺利抵达。 未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入,广州南站作为“轨道上的大湾区”核心节点,其战略地位将愈发凸显。

0 阅读:0
天际自由游走的花朵

天际自由游走的花朵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