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么多天的选举,终于是让高市早苗当上首相了 10月21日,在日本众议院首相指名选举第一轮投票中,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获得过半票数,当选日本第104任首相。 日本从战后到现在,历任首相基本上都来自男性主导的政治圈,保守、规矩、讲资历,女性顶多混个高官位置,真正站上最高权力台的,从来没人破过这个局。 而高市早苗这次当选,打破的不仅仅是性别上的天花板,更是日本整个政治生态几十年来的固定印象。她的崛起绝不是偶然。 这几年日本政治圈变化很大,老一辈政治人物逐渐退出舞台,新的问题却一波接一波。经济增长乏力、少子化加剧、年轻人对未来没信心,就连国际事务上日本的存在感也越来越边缘化。 这种时候,民众对传统政治已经心生疲惫,对政坛新面孔的期待自然也水涨船高。高市早苗虽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新人。 但她这些年在自民党内部的立场一直都很鲜明,她敢说、敢做、敢硬碰硬,尤其在涉及国家安全和经济政策方面,她的态度比起那些老派政治家要直接得多,甚至可以说是“杀伐果断”。 这次选举之所以引发全国瞩目,不只是因为她是女性,更因为她在党内竞争中的表现确实突出。选举过程一点也不轻松,她面对的对手都是党内资深、背景深厚的政治人物。 但她没有靠性别标签博同情,也没有走民粹路线收割情绪,而是靠一场又一场的政见说明会、党内会议和媒体采访,把自己的政策框架讲得明明白白。 她对经济的看法是要强化日本自身的产业链安全,减少对外依赖,但又不走极端封闭路线,而是希望通过引导企业投资、推动地方经济振兴来实现长期稳定。 说白了,她就是要让日本经济重新有点盼头,不再是一副“老龄化加内卷”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她这次当选还透露出日本社会对“身份标签”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 以前大家总觉得女性当政就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能力,但高市早苗的胜出恰恰是靠实打实的能力摆平了质疑。反而是那些想用“我是女性所以更值得支持”这一点来拉选票的候选人。 反倒没讨到便宜。这说明,日本选民越来越务实,他们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领导人,而不是象征意义上的标志性人物。 当然了,她的上任并不意味着日本政治就此焕然一新,也不可能立刻解决所有问题,但她的出现至少让大家看到另一种可能。 尤其是年轻一代,过去政治离他们太远,觉得不管谁当选都一样,但这一次,很多年轻人开始重新关注政坛,这本身就是一种改变。 就像这几年在全球范围内,女性领导人越来越多,像芬兰前总理马林,新西兰前总理阿德恩,不管她们任期如何,至少都代表着一种突破。 而高市早苗的当选,不是复制这些人的路径,而是走出了属于日本自己的另一条路。这场选举之所以“拖这么多天”,其实也反映了日本政治内部的博弈复杂程度。 自民党内部派系林立,谁支持谁,谁又在背后拉票,外人根本看不透。但高市早苗最后能顶住压力,走到最后,说明她不光是有政策主张,更是能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稳住阵脚的人。 这对一个首相来说,是比口才和政见更重要的生存本领。从这次选举过程和结果来看,日本社会正在经历一种深层次的调整,不再是过去那种以“稳定”为主调的政治节奏。 而是开始接受变化、鼓励多元。这种转变虽然慢,但一旦启动,影响就会非常深远。高市早苗的当选,是这个过程中的一次关键事件,它不仅改变了日本政坛的性别结构,也让整个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多了一点新的变量。 参考资料:高市早苗当选日本首相 2025-10-21 12:48·人民日报
郑丽文这一次学聪明了!在赖清德,民众党纷纷对高市早苗成为日本首相发出贺信之后,这
【17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