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不是拿安世半导体、或者荷兰没办法,2006年飞利浦半导体业务独立出来成立恩智浦,然后2015年后恩智浦为了收购飞思卡尔又把不太盈利的标准件业务剥离出来,2017年中国闻泰科技陆陆续续花了330亿元100%控股收购了这个部门,并且成立安世半导体… 半导体产业起步于上世纪中叶,欧洲厂商一度占据基础器件生产的制高点。飞利浦作为荷兰巨头,早于1953年涉足晶体管研发,并在奈梅亨建厂,逐步覆盖二极管、逻辑器件和功率模块等领域。到2000年代初,消费电子需求爆炸式增长,但标准件利润率持续下滑,高性能汽车芯片却成为新增长极。飞利浦高层审时度势,决定剥离低端业务,专注高附加值领域。 2006年9月29日,半导体部门正式独立,注入50亿欧元资金,更名恩智浦半导体。新公司继承上万项专利,总部迁至埃因霍温,首年营收即达60亿欧元。恩智浦迅速调整结构,汽车和安全芯片占比提升,产品嵌入诺基亚手机和通用汽车系统。这次拆分标志着欧洲半导体从综合体向专业化转型,也为后续并购埋下伏笔。中国企业那时虽在组装链条活跃,但上游依赖进口,正酝酿向上游突破。 恩智浦独立后,瞄准汽车芯片整合。2015年3月16日,公司宣布以118亿美元收购美国飞思卡尔,此举将强化车规级处理器和模拟电路地位,但反垄断审查拖累资金链。董事会评估后,锁定标准件业务作为剥离对象。这些部件如二极管和晶体管,出货量大却毛利率仅20%,占用产能近四成。2016年6月13日,恩智浦公布出售方案,对价27.5亿美元,转给中国建广资产和智路资本组成的财团。交易历经尽调和监管审批,于2017年2月7日闭环。新公司定名安世半导体,总部仍设荷兰奈梅亨,员工超1.1万,工厂分布德国汉堡和中国东莞。安世专注分立器件和逻辑芯片,年出货超900亿颗,客户包括博世、苹果和特斯拉。首年营收12亿美元,利润率20%,汉堡厂月产3.5万片晶圆,成为全球小信号器件龙头。 安世半导体独立运营两年,市场波动加剧。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初现端倪,芯片供应链脆弱性暴露。安世上层基金拟出售33.66%股权,挂牌价70亿元。闻泰科技时为手机ODM厂商,年营收335亿元,但毛利率不足8%,亟需上游布局。董事长张学政判断半导体是未来赛道,联合云南城投和格力电器组建买方团,以114.35亿元竞得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这笔交易标志中企首次深度介入欧洲IDM模式。 2019年3月,闻泰推进全资化,发行股份加现金收购安世母公司79.98%股权,对价268.54亿元。监管审查包括美国CFIUS评估,历时一年。12月24日,首阶段闭环,签约仪式在阿姆斯特丹举行。2020年,疫情下融资渠道多样化,银行贷款和股权发行,总投入超330亿元。9月,剩余1.77%股权以3.66亿元收尾,实现100%控股。这创下中国半导体最大跨境并购纪录,安世营收升至140亿元,汽车领域单车用量超300颗。 收购后,安世融入闻泰体系,营收稳步攀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成为关键推手。2015年中国电动车销量33万辆,到2024年超900万辆,占全球七成。安世功率MOSFET和二极管嵌入比亚迪和吉利电源模块,中国区营收占比近50%,预计2030年达70%。本土厂商如华润微、士兰微和扬杰科技跟进,覆盖类似领域,打破专利壁垒。安世汉堡厂升级蚀刻设备,东莞封测扩建洁净室,年处理七成全球出货。 地缘压力从2023年起加剧。美国、日本、荷兰协议限制半导体设备出口,阿斯麦DUV许可吊销,安世供应链警铃大作。公司成立企业事务部,聘外交背景主管,与荷兰经济部沟通治理架构。2024年4月,安世发函要求平等对待,同年7月张秋红卸任董事。荷兰经济部索要监事会,涵盖20项否决权,如投资超100万美元或中国招聘。闻泰分析荷兰法律,非强制条款,拒绝让步。9月29日,美国商务部扩实体清单规则,闻泰子公司安世自动上榜。次日,荷兰部长令冻结全球30实体,禁资产调整。张学政职权暂停,股份托管第三方。10月1日,高管联手向企业法庭递诉状,即时措施生效。6日开庭,7日裁决维持。这次接管基于《商品可得性法》,荷兰称保障欧洲经济安全,实则回应美国长臂管辖。 中国迅速反制。10月4日,商务部禁安世出口特定元器件,形成“你管你的、我控我的”对峙。18日,安世中国公告划界,员工执行本土指令,薪酬独立。荷兰经济大臣计划中方会晤,僵局持续。安世年营收147亿元,占闻泰1/6,产品覆盖博世、华为和比亚迪,是产业链水龙头。汉堡厂前段制造,东莞后段封测,前者欧洲,后者中国,这种全球化分工成软肋。2022年,英国以国家安全为由,迫安世出售Newport晶圆厂给美国Vishay。安世事件标志芯片博弈从贸易深入企业治理,跨国统一指挥难以为继。
中国也不是拿安世半导体、或者荷兰没办法,2006年飞利浦半导体业务独立出来成立恩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10-20 19:49:06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