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爆料:福建舰即将服役! 10月18日,北京青年报发布文章,对福建舰已公开的信息进行了归纳,看起来并没什么新意,但在文章最后一句,编辑用单独段落,加粗字体写下“福建舰入列在即,未来可期!”终于点明了这篇文章的主旨,原来这就是福建舰进入服役倒计时的“官宣”啊。颇有点儿“为了这盘醋包了饺子”的感觉。 其实关注航母动态的网友早就在各种猜测中熬成了“等舰人”,从七一建党节猜到期盼八一建军节,再到九三阅兵、九一八纪念日,甚至国庆假期都抱着手机刷新消息,可福建舰就像个沉稳的“学霸”,不紧不慢地按自己的节奏推进,直到这波官宣才给大家吃了颗定心丸。 这波服役信号其实早有铺垫,9月官方集中放出的海试干货就是最明显的预兆,虽然公开的是3月第7次海试的内容,但画面里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完成电磁弹射的场景,含金量可不是一般高。 要知道,这三型舰载机覆盖了制空作战、精确打击和空中预警等关键领域,它们能顺利完成弹射起降,意味着福建舰的核心作战系统已经完全成熟。 对比辽宁舰和山东舰的滑跃起飞模式,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简直是“降维打击”,过去滑跃甲板上的歼-15只能减油减弹起飞,作战半径和火力输出都受限制,而电磁弹射能让它满油满弹冲向蓝天,就连体型更大、速度更慢的固定翼预警机也能轻松离舰,这一下就把航母编队的侦察预警范围扩大了数百公里,整体作战能力提升可不是一星半点。 更厉害的是它的适配性,从2吨的轻型无人机到70吨的大型舰载机,都能通过精准调控推力实现安全起飞,这种“轻重通吃”的本事,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国和美国掌握。 之前美国福特级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问题不断,故障率居高不下,而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在多次海试中表现稳定,这背后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综合电力系统和飞轮储能技术在撑腰,不得不说咱们的军工团队是真的牛。 再看看时间线的蛛丝马迹,上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的服役历程就是最好的参考,2019年11月14日山东舰离开造船厂,12月17日正式入列,中间间隔了一个多月,这段时间主要用于最后的系统调试和船员适应性训练。 福建舰在9月10日驶离造船厂,如今刚好过去一个多月,按照这个节奏,10月中下旬到11月上旬举行服役仪式完全在情理之中。 而且山东舰服役前也曾穿越台湾海峡开展训练,福建舰9月也完成了同样的航程,这些相似的“前置动作”,无疑是在为正式入列做最后的冲刺。 山东舰入列后短短几年,就实现了近万架次舰载机安全起降,还多次率领编队远赴西太平洋开展实战化训练,一周内完成过240架次战斗机起降任务,这样的成熟经验,显然会为福建舰快速形成战斗力提供宝贵借鉴。 从硬件配置上看,福建舰的硬实力绝对算得上世界顶尖,它满载排水量达到8万余吨,属于妥妥的“超级航母”,比辽宁舰和山东舰多出2万余吨的体量,意味着能搭载更多舰载机和燃油弹药。 舰岛设计也进行了颠覆性优化,长度缩短近一半,外形更加简洁,再加上平直通长飞行甲板,甲板作业面积大幅增加,舰载机的调度效率提高了不少。 舰岛上集成了先进的相控阵雷达和一体化电子桅杆,各种侦察、通信设备一应俱全,能同时跟踪数百个空中和海上目标,指挥调度能力丝毫不逊色于国外先进航母。 作为全球首艘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跳过了蒸汽弹射这个过渡阶段,直接实现技术跨越,这不仅节省了研发时间和成本,更让我国在航母技术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 福建舰的服役,标志着人民海军正式进入三航母时代,这可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从战略层面来说,三艘航母刚好能形成“一艘战备、一艘训练、一艘维修”的良性循环,确保任何时候都有航母编队可以随时出动。 辽宁舰主要承担科研训练任务,山东舰重点镇守南海,福建舰未来大概率会部署在东海方向,这样一来,我国从渤海到南海的海疆防线就能得到更全面的覆盖,应对区域安全挑战的能力大幅提升。 之前山东舰编队在西太平洋训练时,曾遭遇26架外军无人机协同布势,官兵们果断处置化解危机,未来有了福建舰的加入,我国海军在远海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底气会更足。 不得不说,网友们的“催更”虽然着急,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大家对国防力量发展的热切期盼。 福建舰从2022年6月下水到如今即将入列,短短三年多时间完成了舾装、系泊试验和八次海试,这样的进度在全球航母建造史上都算得上高效。 这背后不仅是造船工业的进步,更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从特种钢材生产到精密电子设备制造,从舰载机研发到弹射系统攻关,每个环节都实现了自主可控,彻底摆脱了对外依赖。 未来福建舰入列后,还会和辽宁舰、山东舰开展协同训练,形成多航母编队作战体系,到时候我国海军的远海防卫能力又将迈上新的台阶。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等着见证福建舰正式挂旗入列的那一刻,就是对国防事业最直接的支持,毕竟这艘大国重器,承载的是亿万国人的海洋梦想。
官媒爆料:福建舰即将服役! 10月18日,北京青年报发布文章,对福建舰已公开的
未央秘史
2025-10-20 16:46: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