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的“请求”,不是谈判 这不是荷兰来谈判,应该是荷兰是“请求”得到我们的谅解,不然的话荷兰就是国内的一个省的产值,把它放入冰箱,啥时候需要的话拿出来解冻。 西方专拿我们来捏,先无中生有惹出事情,然后拿这个事跟我们谈判,答应他要求这个事就过去了,他得这头,不答应他这个事就过不去,他得那头,里外不吃亏。 很多人都认为:此风不可长,否则遗患无穷,民族复兴沦为空谈。必须立威,把他打疼到跪地求饶再也不敢造次的地步。 别小看“请求”和“谈判”这两个词的差别,这里面藏着主动权的反转。以前西方找我们谈,总摆出一副“你不答应就有麻烦”的架势,比如早年在贸易上搞壁垒,动辄拿“制裁”当筹码,好像我们离了他们就不行。可现在不一样了,荷兰这次主动求谅解,本质是怕我们真把它“放进冰箱”——要知道荷兰半导体产业占全国GDP的近10%,而它的核心企业要靠中国市场吃饭,我们要是收紧供应链,它那点产值别说跟中国一个省比,能不能稳住国内就业都难说。 西方这套“无中生有再讨价还价”的把戏,其实早就玩腻了。就像前几年某欧洲国家炒作“光伏产品倾销”,先凭空设限,再逼着我们企业让步,最后自己赚了关税,还美其名曰“公平竞争”。还有美国拿“国家安全”说事,打压中国科技企业,本质也是先制造矛盾,再逼我们在其他领域妥协。他们算准了以前我们可能为了大局忍一忍,可现在不一样了——中国市场不是谁想捏就能捏的,我们的产业链、消费力摆在这,真要撕破脸,他们损失的只会比我们多。 为啥说“此风不可长”?因为妥协一次,就会有无数次得寸进尺。要是这次对荷兰的小动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下次其他西方国家肯定会跟着学,今天拿贸易说事,明天拿科技卡脖子,后天又在国际场合抹黑我们,长此以往,民族复兴路上的绊脚石只会越来越多。就像当年我们在芯片领域吃过的亏,因为早期依赖进口,人家说断供就断供,多少企业差点停摆。现在我们好不容易在很多领域站稳了脚跟,要是不趁现在立威,让西方知道“惹中国没有好果子吃”,以后只会更被动。 真正的“打疼”,不是靠狠话,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实力。比如安世中国把生产线牢牢扎根在东莞,荷兰换再多高管也没用;比如我们在新能源、5G等领域的技术突破,让西方再也不能垄断话语权。以前他们觉得“里外不吃亏”,是因为我们的反击力度不够,可现在不一样了——他们敢无中生有,我们就敢切断供应链;他们敢设限,我们就敢找其他合作伙伴。让荷兰这类国家明白,一旦失去中国市场,不是“解冻”就能挽回的,到时候跪地求饶都晚了。荷兰新规
荷兰的“请求”,不是谈判 这不是荷兰来谈判,应该是荷兰是“请求”得到我们的谅
赵财苗
2025-10-20 13:49: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