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当选后,国民党人事名单出炉,李乾龙任秘书长,连胜文续任 郑丽文赢下党主席选举,得票率刚好过半,50.15%,这在岛内政坛已经是不小的胜利。她刚坐稳位置,立刻抛出一份人事名单,显然不打算慢慢来。 这份名单里,老将、新人、熟面孔、技术官僚全都有,看得出来她想搞点新气象,但也不敢完全翻盘。 连胜文继续当副主席,这安排一点都不意外。他这个名字在国民党里几乎就是一个符号,代表着“体面”和“协调”。 虽然他在选举战场上成绩不算亮眼,但在党务上,他的“缓冲器”作用一直在。保守派、改革派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能出来劝架,这在国民党这种派系林立的党里,算是稀缺资源。 更重要的是,连胜文过去一年特别热衷于搞“两岸青年论坛”,鼓励台湾青年去大陆交流。据两岸经贸协会的数据,2024年因为他的推动,赴陆交流的人数比前一年多了15%。 但名单里也不是全是旧人。杨永明这个名字对熟悉国际事务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他是学者出身,外交背景深厚,这次也被放上副主席的位置。这一步棋,明显是为了强化国民党的国际话语权。 秘书长的位置给了李乾龙。这位老将今年已经71岁了,再次出山,不少人都说这是“回锅肉”,但郑丽文可能没得选。她需要一个能掌控复杂派系、不会惹事的人。 李乾龙过去在马英九、朱立伦时期都有辅选经验,熟悉游戏规则。尤其是2023年他在新北市协调蓝营议员初选,原本一团乱的派系,硬是让他整合得服服帖帖,党内支持率还回升了12%。 当然,年纪大的问题也不是没人提。《风传媒》就点出一个尴尬现实:国民党现在青黄不接得厉害。用这样的老将来维持局面,长久来看不是办法。 但郑丽文这步棋,显然是想先稳住,再图变。 说到变,她在选举期间曾承诺要让青年参政比例提升到30%。这次人事安排里,确实有一些年轻人被提拔。比如发言人林家兴,就是70后。不过,整体来看,这种“换血”速度还是慢。 李明贤被任命为副秘书长,他是媒体人出身,熟悉话语场。在民进党几乎主导全网舆论的情况下,国民党显然也意识到“网军战”不能再摆烂。 李明贤过去主导的“党史数位化”项目,吸引了超过百万点击量,这个成绩对一个传统政党来说,已经是非常亮眼的成绩单。郑丽文把他往前排,就是看中他能在舆论场上杀出一条路。 不过人事布局再漂亮,也挡不住一件事:内部矛盾没解决。国民党内“路线分歧”已经让民众信任度跌到38%。郑丽文上台当主席时,还遭遇深蓝团体当街抗议,说她路线不清、立场不稳。这种党内的不信任感,不是一两张人事任命就能缓解的。 尤其是“蓝白合”的问题,已经让国民党吃了大亏。2024年选战中,国民党和民众党谈不拢,结果民进党坐收渔翁之利。 在野阵营的分裂,几乎是把胜选机会拱手让人。现在民众党提出2026年地方选举可以用民调初选,国民党却明确拒绝。这说明双方的裂痕仍在,不信任还在扩散。 而路线问题,则更加复杂。马英九时期讲的是“亲美友日和陆”,现在郑丽文则更强调“抗保台”,但又不敢完全放弃“九二共识”。 这样的模糊态度,容易让“九二共识”变成一句空话,削弱了国民党的传统立足点。 如果说马英九时代的路线是“温吞水”,那郑丽文现在的路线就像是“加了冰块的温吞水”,既不够热情,也不够清晰。 她想要改革,又不敢得罪深蓝;她想靠近年轻人,又不敢把老人彻底放下。这种两头下注的策略,短期内或许能安抚各方,但长远来看,很容易陷入“谁都不得罪,也谁都打动不了”的困境。 人事布局的背后,也可以看出郑丽文在玩一场“平衡术”。一边是党内老派势力的压力,一边是外界对改革的呼声。 她选了连胜文、李乾龙来“定盘”,选了杨永明、李明贤来“造势”,整体看是想“稳中求变”。但问题在于,这种平衡能维持多久,是个大问号。 国民党在世代交替上落后得太多。年轻人不进来,老一辈不愿退,这种结构很容易让党变成一个“老年俱乐部”。 郑丽文想靠发言人、网路战、青年论坛来拉近和年轻人的关系,方向是对的,但还远远不够。 2028年又是一场大选。如果国民党内部还在打架,和民众党依旧各走各路,那民进党大概率又会笑到最后。 郑丽文的“务实”目前看起来是把人事安排得四平八稳,但是否能把这种务实转化成党内凝聚力,还得看接下来两年地方选举的表现。 郑丽文到底是“改革派”还是“维稳派”,恐怕要等成绩单出来,才知道。
郑丽文、黄健豪握手言和,相逢一笑泯恩仇,在场立委会心大笑。今天郑丽文受党团总傅
【5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