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张先生一生未婚无子,离世后留下的房产股票等财产,张先生的大姐和二姐先公证了部分财产,二姐的儿子李炯整理遗物时发现遗嘱,财产归大外孙李烔(实为李炯,因字写错了)继承,大姨对这份遗嘱不认可,认为错别字多,落款日期也有问题,李炯有60天内接受遗赠记录。审理认定遗嘱有效,判决李炯继承,张大姐上诉被驳回。 本内容信息来源于:、闽南网、深圳新闻网 据悉,张先生一辈子没结婚,也没孩子,父母走得早,就剩他孤零零一个人。 2022年5月19号那天,张先生突然走了,没留下啥话,就剩下一套房子,还有股票、银行存单啥的,加一起值不少钱呢。 他大姐和二姐赶紧凑一块商量,这遗产咋分啊?俩人一合计,先去做了个公证,把部分财产给分了,想着这事就算完了。 可谁知道,这事远没完呢。 2023年3月11号那天,二姐的儿子李炯,在整理张先生遗物的时候,翻出个遗嘱来。 遗嘱上写着,所有财产都归大外孙李烔继承。李炯一看,这李烔不就是自己嘛,名字写错了而已。 他赶紧通过文字聊天跟母亲说了这事,母亲又跟大姐说了。大姐一听,心里头不平衡,凭啥?我们辛辛苦苦分的财产,你一份遗嘱就给搅和了? 大姐仔细看了看遗嘱,说这遗嘱有问题,错别字太多,外甥写成外孙,李炯写成李烔,落款日期也不对。还说李炯没在60天内表示接受遗产,这遗嘱不能算数。 李炯一听急了,赶紧翻出聊天记录,证明自己在60天内就接受了遗赠。俩人就这么杠上了,谁也不让谁。 这事越闹越大,最后闹上了法庭。 大姐那是一肚子委屈,说这遗嘱肯定是假的,要不咋这么多错别字呢?还有那落款日期,明显有问题嘛。 李炯也是一肚子苦水,说这遗嘱肯定是张先生写的,虽然名字写错了,但肯定是他老人家的意思。 他还说,张先生一辈子没外孙,就自己这么一个外甥,这遗嘱里的大外孙李烔,肯定就是自己。 这事,说白了就是一份错别字连篇的遗嘱,把一家人搅和得鸡飞狗跳。那么,以法律的角度该怎么看这事呢? 1,大姐说遗嘱错别字太多,外甥写成外孙,李炯写成李烔,落款日期也不对,这遗嘱能算数吗? 据《民法典》第1134条写得很清楚,自书遗嘱只要写明日期,签名,内容清楚就行。 张先生文化不高,把外甥写成外孙,李炯写成李烔,这算啥大事? 审理发现,张先生确实没外孙,遗嘱里的大外孙李烔,除了李炯还能有谁? 这就好比你爸写你名字写错了,但家里就你一个孩子,那肯定是你哈。 2,大姐说李炯没在60天内表示接受,这遗嘱不能算数。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规定,受遗赠人得在知道受遗赠后60天内,明确表示接受。 李炯当天就通过文字聊天跟母亲说了,母亲又跟大姐说了,这聊天记录就是证据。 应该认定李炯在法定期限内接受了遗赠,这是没毛病的。 3,那这份遗嘱到底有没有法律效力? 《民法典》第1143条规定,遗嘱人得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意思得真实,内容不能违法。 张先生立遗嘱时脑子清楚,没人逼他,内容也没违法,虽然名字写错了,但不影响整体意思。 认定遗嘱有效,这合情合理。 审理时,也是仔细琢磨了这事,考虑到张先生受教育程度不高,沪语和普通话发音又有差异,写错个名字啥的,也在情理之中。 再说,张先生确实没有外孙,这遗嘱里的大外孙李烔,除了李炯,还能有谁? 最终,法 院 认为:这遗嘱应该是真的,判决李炯继承遗嘱里说的那些遗产。 大姐一听判决结果,是死活不服,大姐觉得遗嘱是假的,错别字多,日期有问题,就上诉了。 可二审,还是维持了原判,说这遗嘱有效,李炯就是合法继承人。 张先生一辈子没结婚没孩子,父母早逝,就剩俩姐姐和外甥,他立遗嘱把财产给外甥,也是人之常情。 大姐虽然不服,但法律讲究证据和事实,不是谁闹得凶就听谁的。 亲情和利益,有时候就是难两全,大姐和李炯,本来都是一家人,就为了这点财产,闹得这么不可开交呢? 大姐和李炯为了财产闹上法庭,值得吗?钱没了能再赚,亲情断了可就难补了。 有时候,人就是这么奇怪,为了点利益,啥都能干出来。 可话说回来,这亲情,才是最宝贵的。 别为了点财产,就把亲情给丢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写遗嘱的时候,可得仔细点,别写错了名字啥的,到时候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你对这事有啥看法呢?
上海,男子去世后,其两位姐姐通过公证分了他的部分遗产。可男子二姐的儿子在整理遗物
【14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