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讽刺特朗普,上次那么快就认怂了,这次你准备好了吗? 随着美国主动加码对中国的制裁,中国被迫实施对等反制。中美之间逐渐缓和下来的关系再一次紧张起来。特朗普和贝森特等美国官员纷纷传出来的过激言论或者令人可笑的说辞,还从白宫传出内讧的声音。 这事儿吧,说白了就是两边又开始掰手腕了。美国这边刚有点缓和的迹象,转身就加码制裁,好像生怕局势太平静。可中国这边也不是软柿子,你加我也加,反制措施一来,双方的关系自然就又紧绷起来。 特朗普之前几次在贸易战上都有过“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媒体讽刺他“认怂快”,其实就是说他往往先放狠话,真到关键时候又缩回去。这次媒体这么问,其实也是在试探他到底敢不敢硬到底。 贝森特这些人呢,时不时冒出一些夸张言论,有的甚至听起来像是在说段子。可问题是,这些话从美国政府官员嘴里说出来,就不再是单纯的笑话了,它会影响市场信心,也会影响外交关系。更糟的是,这种内部不同声音的传出,会让外界觉得美国政府自己都没统一口径,像是在打一场没有主帅的仗。 从中国的角度看,所谓的“对等反制”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长期形成的外交策略。你制裁我,我就限制你;你在高科技领域卡我脖子,我就在资源出口上立规矩。这种做法既表明了立场,也避免了单方面吃亏。 不过,这种你来我往的较量,最终受苦的往往是普通老百姓和企业。关税加了,物价就涨;制裁严了,合作就少。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这样反复拉扯,不仅影响双边关系,还会波及全球经济。 特朗普政府现在的策略似乎是“高压+谈判”,一边加码施压,一边又放出愿意谈判的信号。可这种方式的效果并不好,因为对方会觉得你没有诚意,只是想通过施压来占便宜。 更重要的是,美国国内的政治分歧也在影响对华政策。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很多问题上互不相让,有时候为了政治利益,甚至不惜牺牲国家的整体战略。这种内耗,让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大打折扣。 中国这边,已经习惯了美国的反复无常。这些年来,应对制裁和贸易摩擦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政策也更加成熟。无论是在科技自主创新,还是在资源安全保障方面,都有了更多的底气。 所以,这次的紧张局势虽然看起来激烈,但可能并不会出现全面失控的局面。双方都清楚,彻底撕破脸对谁都没好处。真正的考验在于,能不能在高压下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可问题是,特朗普政府现在的做法,让人感觉更像是在玩政治博弈,而不是在认真解决问题。媒体的讽刺、内部的矛盾、外部的压力,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如果美国真的想改善对华关系,就需要改变这种“边打边谈”的策略,拿出真正的诚意。否则,这样的紧张局面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不仅影响中美两国,还会让整个世界都跟着不安。 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中美之间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两个国家的事,而是关乎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大事。希望双方都能保持克制,通过对话而不是对抗来解决分歧。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聊特朗普 特朗普政策变脸 特朗普外交突袭 特朗普怒怼 欧盟反击特朗普 特朗普雷人言论 特朗普怒斥美国
外媒昨晚(10月17日晚)报道:“德国财长谈稀土管制:我们已在七国集团内
【19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