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世界都在赌中国和美国究竟谁先撑不住,现在的情况是中国有货,美国有钱,可美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10-18 10:59:00

眼下,全世界都在赌中国和美国究竟谁先撑不住,现在的情况是中国有货,美国有钱,可美国的钱买不到中国的货,中国的货也卖不出去,赚不了钱。 美国人手里确实不缺钱,这几年刺激政策一轮接一轮,印钞机就没怎么停过。可钱再多,买不着踏实靠谱的东西也是白搭。就说美国老百姓去超市吧,以前一伸手就能拿到的中国家电,现在货架上得扒拉半天才能看着几件。 想买台性价比高点的电视,以前中国产的五百来美元画质清晰还耐用,现在架子上全是墨西哥或者越南产的,价格直接飙到八百多,标签厚得能当书签。 更闹心的是质量没个准头,俄亥俄州有个家庭主妇买了台越南产的空气炸锅,用了没俩礼拜就跳闸,退货的时候还得自己掏二十多美元运费,气得她在社交平台吐槽“还不如多花点钱等中国货”。 这不是个例,美国零售联合会的数据早看得明白,自从供应链往东南亚转,进口小家电的退货率硬生生翻了一倍还多,光是处理退货的成本就让不少超市老板头疼。 就连亚马逊上的日常用品也变了味,以前三十美元能买的中国产收纳盒,现在换成印度产的要五十多,还得等上十天半个月才能发货,想享受次日达?得额外加钱办会员,体验感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美国人嘴上喊着支持本土制造,可结账的时候盯着价签,心里还是惦记着中国货的实惠——毕竟26%的美国消费者都认中国产品的性价比,这是调查公司实打实统计出来的。 美国商家更别提多憋屈了。德州有家做家居批发的老板,以前从中国进货,一个集装箱的灯具能赚两万多美元,现在转从墨西哥拿货,价格贵了三成不说,交货还老延期。 他吐槽说:“以前中国厂家能按我的要求改设计,一周就能出货,墨西哥那边连个样品都得等一个月,质量还没保证。”最讽刺的是美国折腾半天“去风险”,想把供应链从中国挪走,结果贸易逆差没降下来,2024年还维持在3611亿美元,只不过把从中国进口的缺口换成了墨西哥、越南这些国家,而这些国家的产品里,好多零部件还是得从中国进。 拜登政府想把印度打造成替代选项,可印度自己从中国进口的增速都是总体进口的两倍,电子、制药这些行业近三分之一的原料都得靠中国,根本绕不开。 这边美国消费者和商家闹心,中国这边的外贸人也没闲着,只是把“战场”换了地方。谁说中国货卖不出去?2024年中国出口规模都突破25万亿元了,连续8年在涨,只不过不再把宝全押在美国身上。 浙江义乌做体育用品的老板发现美国订单少了,转头就盯着美加墨世界杯的生意,2025年上半年光是体育用品出口就涨了16.8%,足球、球衣源源不断发往南美。 而且中国货早就不是靠低价取胜了。江苏有家做户外遮阳伞的企业,把普通庭院伞改成带电动旋转和照明的高端款,能跟着太阳角度自动调整,现在远销五十多个国家,今年出口货值涨了50%还多。 2024年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都到18.2%了,自主品牌在高科技出口里占了三分之一,就算顶着关税压力,电动汽车、工业机器人这些产品照样能稳住市场。这就是中国产业链的底气——不光能造得多,还能造得好,能跟着市场变花样。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朋友圈”越做越大。2024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涨了9.6%,对东盟涨13.4%,对巴西更是涨了23.3%。以前靠美国市场赚的钱,现在从东南亚、中东这些地方补了回来,还多了不少新客户。 跨境电商也帮了大忙,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都2.7万亿元了,比2020年涨了67%,就算线下渠道受影响,线上照样能把货卖到全球角落。有个做智能家居的老板说,现在美国订单只占三成,欧洲和中东的订单加起来快到六成了,就算美国市场再折腾,公司也能扛住。 其实两边都清楚,这种“错位”对谁都没好处。美国想靠“友岸外包”把中国挤出供应链,可2025年上半年从中国进口还是降了15%,自己的企业成本蹭蹭涨,消费者买单,全球供应链也被搅得乱七八糟。 拜登政府的高级官员私下都承认,想把中国产出彻底排除在美国供应链之外,根本不现实。中国这边也没想着跟谁赌气,只是把市场铺开,把产品做精,用实力扛住压力。 说到底这根本不是谁先撑不住的问题,而是场耐力赛。美国手里的钞票再多,买不到稳定靠谱的供应链,迟早得被虚高的成本拖垮;中国虽然暂时丢了部分美国市场,但靠着产业链韧性和不断扩大的“朋友圈”,总能找到新出路。 就像那些转做新兴市场的外贸老板说的:“生意不是一天做的,市场也不是只有一个。”现在货架上的空缺、订单里的变化,不过是这场马拉松里的一段插曲,真正能笑到最后的,还是那些能沉住气、练内功、会变通的玩家。 中国产业链的韧性,还有外贸人的那股机灵劲儿,才是最让人刮目相看的底气。

0 阅读:0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