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退出!拉脱维亚退出!爱沙尼亚退出!波兰和芬兰也退出!挨着俄罗斯的国家集

沃克笔下趣事 2025-10-17 20:35:23

立陶宛退出! 拉脱维亚退出!爱沙尼亚退出!波兰和芬兰也退出! 挨着俄罗斯的国家集体搞了个大动作,直接宣布要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 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波兰、芬兰接连宣布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这波集体操作绝非一时兴起,更不是跟风赶潮流,本质上是挨着俄罗斯的这些国家,在安全压力下做出的最现实选择,毕竟再好听的国际公约,也不如能挡住风险的防线管用。 先得搞清楚这个《渥太华禁雷公约》到底是个啥,1997年在加拿大渥太华签的,核心就是全面禁止杀伤人员地雷的使用、生产和转让,这些年确实有点效果,销毁了超过5500万枚地雷,平民伤亡也减少了90%,但有个关键前提——大家都得遵守。 可偏偏俄罗斯就没加入这个公约,也就是说人家本来就不受约束,这对挨着俄罗斯的国家来说,就成了“别人有盾我没矛”的尴尬局面,安全感自然就打了折扣。 最早跳出来的芬兰不是没理由的,它和俄罗斯有着1340公里的边界线,这长度相当于从北京到上海的直线距离还多,更麻烦的是边界线上全是森林和湖泊,地形复杂到连巡逻车都很难开进去。 芬兰国防军现役人数也就两万多,就算加上后备役,平时能拉出来守边界的人也有限,总不能让士兵24小时背着枪在森林里穿梭,先不说能不能守住,光人力成本就扛不住。 早在上世纪冷战时期,芬兰就靠着曼纳海姆防线顶住了压力,而那条防线里最关键的防御工事就是地雷阵,现在不过是把老办法拿出来翻新用。 芬兰外交部说安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说白了就是面对不受公约约束的俄罗斯,不能再抱着过时的规则不放了。 波兰的退出则更显干脆,7月杜达总统签字通过法案时,连欧盟都没提前打招呼,这波“先斩后奏”里全是安全焦虑。 波兰和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飞地接壤,还和俄罗斯的盟友白俄罗斯有漫长边界,俄乌冲突爆发后,波兰就成了援乌的前沿阵地,心里早就绷着一根弦。 波兰这些年一直在扩军,国防预算占GDP的比例都超过了2%,但就算这样,和俄罗斯的军事力量比还是差了一大截。 更让波兰头疼的是,加里宁格勒部署着俄罗斯的导弹部队,一旦有情况,装甲部队可能快速推进,而地雷恰好是反坦克的有效手段。 有数据显示,俄乌冲突中,乌克兰布设的地雷阵让俄军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降低了60%,这样的实战效果波兰不可能看不到。 作为欧盟里对俄最强硬的国家,波兰显然不想在防御上掉链子,管欧盟同不同意,先把自己的防线筑牢才是正事,毕竟真出了安全问题,欧盟可不会替它挡子弹。 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这三个波罗的海小国的集体退出,更像是抱团求安全感,这三个国家加起来的国土面积还不如波兰大,总人口刚过700万,立陶宛的现役军队也就两万多人,要守着几百公里的边界线,简直是杯水车薪。 更要命的是,立陶宛之前因为加里宁格勒过境问题和俄罗斯闹得很僵,心里很清楚自己的实力根本没法和俄罗斯抗衡。 这三个国家在苏联时期就属于边境地区,当年苏联在这里布设的地雷阵至今还有残留,他们对地雷的防御效果比谁都清楚。 现在他们退出公约,说白了就是想靠地雷构建一道“低成本防火墙”,毕竟以他们的军力,想靠常规武器守住边界纯属天方夜谭,地雷虽然听起来不那么“人道”,却是能实实在在带来安全感的东西。 更有意思的是,这三个国家还拉着波兰一起,形成了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反雷公约退出带”,显然是想通过集体行动壮胆,也让欧盟没法单独指责某一个国家。 这些国家敢集体“违约”,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渥太华禁雷公约》本身的漏洞——没有约束力的国家太多。 除了俄罗斯,美国也没加入这个公约,作为军事强国的美俄都不受约束,让这些小国单独遵守公约,相当于主动卸下了防御武器。 之前乌克兰已经宣布暂停履行公约义务,理由就是俄罗斯不受约束导致的“不对称防御”,现在这些俄周边国家不过是跟着乌克兰的脚步。 国际社会虽然有批评声音,但大多是人道主义组织的呼吁,真正能对这些国家施加压力的欧盟,也因为内部意见不一没法采取实质措施。 毕竟欧盟里有一半以上的国家是公约缔约国,但波兰、芬兰这些国家又是欧盟的东部屏障,真把他们逼急了,反而不利于欧盟的整体安全,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让这些国家退出公约的成本降到了最低,也让他们更有底气做出选择。 说到底,这些国家的选择本质上就是安全优先的现实考量。从冷战时期的防线到现在的地雷需求,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们永远绕不开俄罗斯这个邻居,当人道主义口号遇上真刀真枪的安全威胁,后者自然会占据上风。 那些批评声音大多来自远离俄罗斯边界的国家,要是让他们也守着上千公里的复杂边界,面对一个不受禁雷公约约束的军事强国,估计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毕竟对这些国家来说,先活下去、守住边界,才有资格谈其他的,至于公约的约束,在安全面前只能暂时靠后了。

0 阅读:59

猜你喜欢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