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朝鲜98%出口商品卖给中国,可为什么市场上很难见到?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出口的很多商品普通人都用不到! (信源:搜狐网——朝鲜出口量97%流向中国,但为什么日常生活中,很少看到朝鲜商品 ) 打开中朝贸易数据就会发现,排在前几位的根本不是零食、日用品这些 “看得见摸得着” 的东西,而是三类特殊商品:第一类是矿产资源,比如煤炭、铁矿石、锌矿;第二类是农产品原料,像无烟煤、棉花、水产品原料;第三类是初级工业制品,比如化肥、水泥、部分机械零件。 这些东西要么是工业生产的 “原材料”,要么是产业链上游的 “半成品”,根本不会直接摆进零售市场,咱自然见不到。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朝鲜出口的煤炭,大部分是用于钢铁厂炼钢的 “焦煤”,这种煤炭热量高、杂质少,是生产特种钢的关键原料。 中国的钢铁企业买回去后,会直接送进炼钢厂的高炉,根本不会流通到民用市场 —— 你总不能把炼钢的焦煤买回家烧炉子吧? 还有朝鲜出口的棉花,大多是未经染色、纺纱的 “原棉”,中国的纺织厂收回去后,要经过纺纱、织布、印染等好几道工序,最后变成衣服、床单,这时候谁还能看出 “原料来自朝鲜”? 这里得科普个国际贸易小知识:很多国家的出口,都以 “中间品”(原材料、半成品)为主,而非 “最终消费品”。 简单说就是,A 国把原料卖给 B 国,B 国加工成零件卖给 C 国,C 国组装成成品再卖给全世界。 朝鲜的出口就属于这种 “上游环节”,它提供的是产业链最前端的东西,不是直接给消费者用的商品。 比如中国从朝鲜进口的水产品原料,可能是冷冻的鱿鱼、鳕鱼,这些原料会被中国食品厂加工成鱿鱼丝、鱼丸,包装上只会写 “中国制造”,不会标注 “原料来自朝鲜”,咱自然不知道。 可能有人会问:朝鲜就不出口点民用商品吗?其实也有,但占比特别低。比如偶尔能在边境城市买到的朝鲜辣酱、金刚山啤酒,还有一些手工艺品,但这些商品要么只在边境流通,要么产量特别少,很难进入全国市场。 而且朝鲜的经济结构以 “计划经济” 为主,出口更偏向于满足工业生产需求,民用商品的出口规模本来就小,咱见不到也很正常。 再说说为啥朝鲜主要把东西卖给中国。 地理上咱是邻国,陆路运输方便,煤炭、矿石这些重货,用火车运比海运成本低;经济上中国有庞大的工业体系,需要大量原材料,刚好能消化朝鲜的出口商品;政策上中朝一直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贸易往来稳定,不会像其他国家那样受国际制裁、关税壁垒的影响。 所以对朝鲜来说,把 98% 的出口卖给中国,是最省心、最划算的选择。 网友们知道真相后,也纷纷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没卖,是卖的都是工业原料,咱平时接触不到”“难怪逛超市没见过,原来都变成钢铁、衣服了”“边境买过朝鲜辣酱,确实好吃,就是不好买”。 还有做外贸的网友补充:“我之前接触过中朝矿产贸易,朝鲜的铁矿石品质不错,很多钢铁厂都愿意买,就是运输得走专门的边境线路,普通人不知道很正常”。 其实不光朝鲜,很多国家的出口都这样。比如澳大利亚卖给中国的铁矿石,咱也见不到,但中国的汽车、家电里,都有用这些铁矿石炼出来的钢铁;巴西卖给中国的大豆,大部分被加工成豆油、豆粕,咱吃的豆油可能就来自巴西大豆,但包装上不会写 “原料来自巴西”。 这就是国际贸易的 “产业链分工”—— 每个国家负责自己擅长的环节,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商品链条。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在生活中见过朝鲜产的商品吗?你还知道哪些国家 “出口很多却难在市场见到” 的商品? 评论区聊聊你的发现,也让更多人明白:国际贸易不只是 “买外国货、卖中国货”,背后还有很多看不见的产业链合作,那些 “见不到” 的出口商品,其实早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美方要求“休战”两天后,终于等到中方答复 川普政府提出“对华关税大幅延期3个
【6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