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美国提出收货轮靠港费,是华裔商务代表戴琪提出来的。她的想法是,中国的货轮多,

小加娱的史书 2025-10-17 14:45:45

当初美国提出收货轮靠港费,是华裔商务代表戴琪提出来的。她的想法是,中国的货轮多,而且每年生产的货轮也多,其他国家购买的中国的货轮也多,所以提出靠港费,能够给美国带来一大笔收入。   戴琪,她本身华裔背景,但在美国政府体系中素以强硬著称,她的想法并不复杂,美国有自己的算盘。   中国本土造船占据全球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并且每年持续扩大,仅2024年上半年,中国造船新订单在全球比例就超过64%。   这意味着,哪怕其他国家运营商采购的新船,不少也出自中国船厂,而这些船都绕不开美国港口。   戴琪看中这一点,认为借此对中国货轮征高额靠港费,可以顺带让买了“中国造”的其他公司也“分摊成本”。   10月14日起,中资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每净吨50美元,2026年还要涨到80美元,之后每年递增。   中国造船只即使不是中资运营,费用也不低,每净吨18美元或者每卸集装箱120美元,二选其高。   有些类型滚装船、汽车运输船等,也都有对应标准,没按要求提前缴费,轻则耽误卸货,重则直接原地“罚站”、不让清关。   这一招,直接击中航运企业的盈利底线,汇丰曾测算,仅中远海运一家,2026年要为此多付出15亿美元,东方海外也要多支出超过6.5亿美元,全球船公司如果坚持现有航线,哪些企业用中国造船多,谁压力就大。   美国此举当然不单纯是要“捞钱”,戴琪反复强调,中国的造船业靠国家补贴和产业链完整,导致市场份额步步攀升,让美国的造船和物流企业失去竞争力。   美国在钢铁、铝、电动汽车、光伏等领域也持续面临类似难题,不仅担心产业空心化,更担心供应链和自身经济安全。   因此美国把“靠港费”作为301条款调查的补充方案,以期打击中国“非市场政策”,同时倒逼本土造船和物流业复苏。   受影响的不只是中国企业,只要运营方用的是中国制造的船,不论是哪国公司,一律被加收。   马士基、赫伯罗特这种头部公司,如果中国造船比例高,也得改运营模式,要么更换非中国船舶,要么调整航线、转港或拆分运输。   全球航运业有不少连锁联盟,比如海洋联盟,大家船只资源共享,为了规避这笔新增费用,必然得重组全球布局,这对运输效率、成本和全球贸易网络其实是巨大破坏。   这笔费用会被快速叠加到全球商品供应链,美国企业进口依赖海运,港口物流成本一涨,最终推高的是终端产品售价。   美国国内通胀压力、企业利润挤压、就业压力,都会因为这项新政火上浇油,有研究甚至认为,靠港费一旦全面实施,仅中美航线相关成本年增超21亿美元,中远海运等大公司当然受冲击,但美国进口商、批发商、甚至家庭消费者买单的那部分,绝对不会少。   而中国方面没有“忍气吞声”,《国际海运条例》新规“回敬”美国,未来美国船到中国港口也要多交一笔“特别费用”,更严厉时还可以限制相关国家船舶进出中国港口。   要知道中国港口在全球的枢纽地位,目前全球30%的港口吞吐量在中国,本身就是全球航运网络的“主动脉”之一,真打贸易战,受伤的不只一方。   这场“靠港费”风暴,其实远不只是账面上多收几十亿美元那么简单,它直接撕开贸易全球化的保护主义裂痕。   出发点是想倒逼中国调整政策、扶持美国自己造船业和劳动力,不过现实的全球产业链基础角逐,注定这种“一刀切”措施既破坏供应链运作,也难以让美国本土造船业迅速崛起,还可能激怒包括盟友在内的众多国际航运方。   更极端情况下,全球其他枢纽国家被绑进“站队”泥潭,最终结果很可能是大家一起吃苦头。   你觉得全球“靠港费战”会逼出怎样的新贸易格局?

0 阅读:1
小加娱的史书

小加娱的史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