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吴石牺牲后,妻子还被关押,陈诚为了报恩,3次给她减刑,不仅为她安排住

笑蓝说 2025-10-17 11:55:04

1950年,吴石牺牲后,妻子还被关押,陈诚为了报恩,3次给她减刑,不仅为她安排住所,还让吴石的孩子用“陈明德”的化名正常上学! 1977 年台北机场,吴健成攥着美国奖学金证明。 陈诚的副官递来泛黄的学籍卡,“陈明德” 三个字磨得发亮。 这是他曾用名,想起 1950 年流落街头时,是这名字给了他生路。 副官说:“陈先生让我转告,到美国要记得你父亲的骨气。”飞机起飞时,他望着地面,眼泪落在学籍卡上。 1950 年台北公园长椅上,16 岁的吴学成抱着弟弟吴健成。 寒冬的风吹得两人发抖,手里攥着捡来的半块干面包。 房东赶他们时说:“匪谍的孩子,别脏了我的房子。”吴健成哭着要妈妈,吴学成只能拍着他的背:“姐会想办法。” 那天夜里,他们在长椅上缩成一团,不知道明天去哪。 1950 年陈诚的办公室,灯光亮到深夜。 桌上摆着王碧奎的判决书,“9 年监禁” 的字迹被圈了又圈。 他想起 1926 年南昌战役,吴石拆棉衣裹住发烧的他。 拿起笔,在判词旁写:“妇人无知,恐系牵连,改判 3 年。”写完又犹豫,最后找军法处:“最多 7 个月,必须放人。” 1951 年台北郊区民居,王碧奎摸着新铺的床。 陈诚安排她住在这里,还让副官送来米面油。 “陈先生说,这是补偿旧部遗孀的。” 副官放下东西说。 王碧奎眼眶发红:“让他费心了,我都不知道怎么报答。”后来,陈诚又协调保密局,让她能去纺织厂上班,少了监控。 1955 年教会学校的门口,吴学成攥着入学通知书。 是陈诚安排她来的,还替她交了学费。 有同学问她家里的事,她只能低头:“爸妈都不在了。” 陈诚的副官偶尔会来,给她带些书本和生活费。 她把副官给的钱存起来,想留着给弟弟上学用。 1960 年台北市立建国中学,吴健成拿着新课本。 “陈明德” 的名字写在课本扉页,是陈诚帮他取的化名。 上课铃响时,他偷偷摸了摸口袋里的生活费 —— 陈诚给的 200 元。 这笔钱够普通工人花 3 个月,他舍不得乱花,只买学习用品。 有次考试没考好,他哭了很久,怕辜负陈诚的帮忙。 1968 年台湾大学招生办,吴健成的录取资格被卡住。 “匪谍之子” 的身份暴露,工作人员摇头:“不能收你。”陈诚得知后,连夜找了 3 位教授:“这孩子成绩好,帮帮他。” 教授们联名担保,吴健成终于拿到入学资格。 开学那天,陈诚特意见他:“好好读书,别让你父亲失望。” 1980 年陈诚的病床上,他握着吴健成从美国寄来的信。 信里说他在美国学业有成,还附了张和同学的合影。 陈诚笑着对家人说:“吴石兄的孩子,没让人失望。 ” 那时他身体不好,却还惦记着王碧奎的生活,让副官多关照。 临终前,他还嘱咐:“别断了对吴家的帮扶,这是承诺。”如今,吴健成在美国退休,每年都会回台湾探望姐姐吴学成。 他们还保留着 “陈明德” 的学籍卡和旧录取通知书,放在相框里。 王碧奎晚年过得安稳,去世前常说 “陈诚是吴家的恩人”。 台北的历史展览里,偶尔会提起这段恩情,让人感慨。 跨越党派的过命交情,在岁月里沉淀,成了温暖的记忆。   主要信源:(昆仑策网——吴韶成:忆父亲吴石最后的日子)

0 阅读:1
笑蓝说

笑蓝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