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罗庆生今日撰文作出三大判断:一、中国升级贸易战,关键不是稀

物规硬核 2025-10-17 11:45:48

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罗庆生今日撰文作出三大判断:一、中国升级贸易战,关键不是稀土,而是港口费,这是中国真正要重击美国的地方;二、中国出手比美国更重,日本、韩国短期内在造船业上帮不了美国;三、贸易战风向转变,昔日被动挨打的中国学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不仅已有能力出重拳反击,手上的牌也比美国多,整体优势在中国这一边。    过去大家总觉得稀土是中国手中的"王牌",但现在看来,中国可能握着一张更厉害的牌,港口费。   中国的港口就像是全球贸易的"十字路口",每天成千上万的货物要从这里经过,而港口费就像是过路费,如果中国对美国商品"特殊照顾",提高这个过路费,美国企业的成本就会悄悄上涨。   这种打法很聪明,它不是明晃晃的关税战,而是藏在物流成本里,让对手防不胜防。   据统计,全球将近三分之一的集装箱都要经过中国港口,美国绝大多数对华出口商品也绕不开这些港口,这招"暗度陈仓",可能比直接加征关税更厉害。   更让人意外的是,中国现在的反击力度居然超过了美国,就拿造船业来说,中国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一半,而美国只有可怜的1%,这就好比两个人打架,一个拿着大刀,一个却只有小木棍。   美国想在高端制造上压制中国,却发现自己连最基础的造船能力都不够,旁边的日本和韩国就算想帮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说明在贸易这场大战里,中国已经不再是被动防守,而是学会了主动出击。   从最早的反应迟缓,到现在有一整套反击方案,不可靠实体清单、关键矿物管制,再到现在的港口费调整,中国的工具箱越来越丰富,出手也越来越精准。   最值得思考的是,贸易战的天平真的开始倾斜了,以前总是美国出招,中国接招;现在中国不但能接招,还能漂亮地回击。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特殊位置,美国可以给中国商品加税,却改变不了"世界工厂"的现实,相比之下,中国掌握着更多关键环节,可以在关键时刻打出"精准反击"。   这场贸易战正在从简单的"你加税、我也加税",升级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复杂博弈。   罗庆生的分析让我想到,中国正在从跟着别人定的规则玩,变成参与制定规则的人,选择用港口费来反击,就充分说明了这种变化。   中国的优势不仅仅在于产业规模大,更在于懂得怎么把手中的牌打好,从稀土到港口费,从制造到金融,中国正在下一盘大棋。   这背后其实是中国对全球化的独到理解,在现代贸易体系里,控制关键节点比占领终端市场更重要,中国这些年在港口、航运上的投入,现在正好派上了用场。   就像下棋,中国不再是对手走一步、自己跟一步,而是开始布局自己的棋路。   不过长远来看,中国要做的不仅是赢得这场贸易战,更要建立一个让更多国家愿意参与的贸易体系,只有这样,优势才能真正持久。   对世界其他国家来说,也需要重新认识中国的博弈智慧,中国的反击往往不按常理出牌,善于找到对手最薄弱的地方下手,这其实是把传统的东方智慧用在了现代国际关系中。   贸易战总有一天会结束,但它教会我们的博弈逻辑却会一直影响世界格局,理解这种逻辑,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毕竟,这关系到未来我们会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

0 阅读:702

猜你喜欢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