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台儿庄战役,女护士正抢救受伤的连长,一个鬼子突然出现,一刀一刀捅在连长

熹然说历史 2025-10-16 23:48:53

1938年台儿庄战役,女护士正抢救受伤的连长,一个鬼子突然出现,一刀一刀捅在连长身上,鲜血瞬间喷射而出,溅了她一脸。愤怒的女护士颤抖着举起一块石头,也一下一下哐哐照鬼子后脑砸! 1920年,刘守玟出生在湖南汉寿县新兴乡军刘村的一个书香家庭。15岁那年,她考上了长沙周南女中。这所学校当时很有名气,专门培养新式女性,还开设护理培训课程。刘守玟在学校里学习认真,对护理课程特别上心,每次练习包扎急救都做得特别仔细。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打响了。长沙的学生们纷纷上街游行,刘守玟也参加了抗日宣传活动。看着报纸上前线的战况,看着无数同胞死于战火,她心里那股要上战场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那年秋天,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招人,刘守玟瞒着父母偷偷报了名。她在退学申请书上签了字,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带上在学校拍的一张照片就走了。她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22军第50师卫生队,从湖南出发,一路南下到上海参加淞沪会战。 那是刘守玟第一次见识战争的残酷。炮弹在阵地上爆炸,到处是伤员和鲜血。她咬着牙坚持着,在硝烟中抢救伤员。淞沪会战打得很惨烈,部队伤亡很大,后来撤回湖南整编。 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打响。这场仗中国军队打得漂亮,歼灭了日军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可日军不甘心,5月份集结了十万兵力想夺回徐州。谭道源率领第22军参加禹王山一线的防御,刘守玟所在的卫生队就跟着部队到了台儿庄以东十八里的邳县禹王山附近。 5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日军发起了猛烈进攻。炮弹在山坡上炸开,枪声、爆炸声、喊杀声混成一片。连长带着士兵们在第一线和敌人拼刺刀,被一颗流弹击中了胸部,倒在地上。 刘守玟听到喊声,抓起药箱就往前冲。她冲到连长身边跪下来,双手按住他胸口的伤口止血。就在这时,一个日军军官挥着军刀从侧面冲过来,一刀一刀捅在连长身上。鲜血像泉水一样喷出来,溅了刘守玟满脸满身。连长的身体剧烈抽搐了几下,很快就不动了。 那一刻,刘守玟什么都顾不上了。她看着连长瞪大的双眼,看着那把染血的军刀,愤怒一下子涌了上来。她猛地站起来,抓起身边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用尽全身力气扑向那个敌人。 石头砸在敌人的后脑上,一下、两下、三下……她的胳膊都在颤抖,可是她不停手。一直砸到敌人倒在地上,后脑被砸得血肉模糊。刘守玟喘着粗气站起来,手里还紧紧握着那块沾满血的石头。她刚要去看别的伤员,背部突然一阵剧痛,一颗子弹从背后射来,击中了她。 战斗到天黑才停。收拾战场的民工在尸体堆里发现了刘守玟,她脸朝下趴着,背部全是血。民工们以为她死了,正要抬走,有人发现她胸口还在动。大家赶紧把她送到陈塘村的伤兵所。 房东大娘看到满身是血的刘守玟,心都揪紧了。可那时候战场上缺医少药,子弹打得太深根本取不出来,谁都没办法。刘守玟昏迷了一整天,第二天傍晚醒过来。她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费力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两块银元和一张照片,示意大娘帮她寄回家。大娘含着泪答应了。那天夜里,刘守玟就去世了,才18岁。 大娘和村民们把她埋在村东头的乱葬岗,在坟头插了根柳条。可没过多久,日军又打过来,全村人逃难。大娘把那封信藏在箱子底下,等回来时信已经受潮烂了,字迹全看不清了。只剩下那张照片和两块银元。信上没有姓名地址,大娘只知道这女孩姓刘,是湖南来的学生,别的什么都不知道。 从那以后,每年清明大娘都去给刘守玟上坟。她把这事讲给儿子听,儿子又讲给孙子陈开灵。一家人守着这座无名女兵的坟,一守就是66年。那根柳条也长成了大树。 2004年清明,陈开灵通过徐州《都市晨报》发了寻人启事,登了女兵的照片。周南女中的老校友们看到报纸,认出了照片上的人。一位叫黄莼的老校友虽然说不了话,但她在纸上写出了三个字:刘守玟。另一位老校友王杏华也证实,刘守玟就是她们的同学,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退学参军的。 学校档案里找到了记录,1937年上学期的成绩册上,刘守玟的名字下面盖着一个章:退学。后来又找到汉寿县新兴乡军刘村,村民们说这里以前有个姓刘的大户人家,1935年送女儿去长沙读书,之后就没消息了。 2004年7月7日,刘守玟的遗骸被从江苏运回湖南,安葬在革命陵园。2005年又迁回老家军刘村。2009年,陈塘村为她立了纪念碑。2019年,她的铜像在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落成。 刘守玟的父母一直到去世都不知道,他们的女儿上了战场,在18岁那年为国捐躯。那张照片上,她还是15岁的学生模样,齐耳短发,眼神清澈。 一个18岁女孩的生命,一段被尘封66年的往事,一块染血的石头背后是怎样的民族气节。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都是无数像刘守玟这样的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你对这位抗战女英雄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让我们一起缅怀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

0 阅读:56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