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因情报有误,志愿军一个连被敌军一个营团团包围,危机时刻,连长于喜田不仅没有带领全连战士突围,反而带领战士们,攻占了敌军11个主阵地,最终成功将敌军击退,还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创下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这位创造奇迹的连长,是山东栖霞出身的于喜田,当时正带着27军81师242团8连执行任务。1951年5月的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他们的目标是鸡鸣山,战前侦察说只有3个山峰要攻,谁也没料到这竟是个致命误判。 连夜冒雨爬山时,战士们裤脚灌满泥浆,刺刀上都挂着草叶。拿下前两个山头时还挺顺利,守敌没反应过来就溃散了。可当于喜田站在山头喘口气,远处照明弹突然亮起的瞬间,他浑身一凉。 眼前哪里只有3个山头?连绵的山包像串起来的堡垒,全藏在先前两座山峰的阴影里,离真正的主峰671高地还远得很。副连长带着人赶过来,声音都发颤,这时候喊增援根本来不及,通讯兵跑出去都可能被敌人截住。 于喜田攥紧了枪,指节发白。后退就是把侧翼暴露给敌人,整个大部队的穿插计划都得泡汤。他吼了一声:“往前打!见山头就攻,见敌人就灭!” 这句话成了全连的死命令。 战士们跟着他连冲五个山头,枪栓都打热了,有人刺刀断了就用枪托砸。天快亮时终于摸到主峰脚下,于喜田二话不说分兵两路,从两侧陡坡往上爬,石头把手脚都磨出了血也没人吭声。 天亮时攻上主峰,还没等喘口气,敌人的炮火就铺天盖地砸下来。从清晨到日落,九次反冲击一次比一次凶,于喜田胃病犯了疼得直冒汗,又被弹片擦伤胳膊,却照样在阵地上来回跑,哪里危急就顶在哪里。 没人想到,这个最初因情报失误陷入绝境的连队,硬是用一天一夜打穿了11个阵地。等上级命令传来时,战士们才知道,他们这股“不要命”的进攻,已经帮大部队截断了南朝鲜军四个师的退路。 这场仗打得有多惨烈?战后统计全连只剩二十多人,可阵地牢牢攥在手里,还缴获了大批武器。于喜田后来荣立特等功,成了“一级战斗英雄”,八连也成了闻名的“鸡鸣山战斗模范连”。 很多人说这是运气,可哪有靠运气打下来的胜仗?于喜田的决断力、战士们的死战精神,才是把“绝境”拧成“转机”的关键。这种在迷雾中敢打敢冲的勇气,正是志愿军的魂。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朝鲜战争中,因情报有误,志愿军一个连被敌军一个营团团包围,危机时刻,连长于喜田不
探史官
2025-10-16 18:24:30
0
阅读: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