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曾罕见发声:“我是台湾人并没有错,我是中国人,因为我是念中国书长大的,受的

蕊蕊聊过去 2025-10-16 17:50:27

蔡英文曾罕见发声:“我是台湾人并没有错,我是中国人,因为我是念中国书长大的,受的是中国式教育”,媒体怒斥蔡英文的“双面话术与真实“台独”底色。 一个台湾政坛老面孔,早年直截了当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受中国教育熏陶长大。这话听起来多亲切,可谁知几年后,她的政策却开始悄无声息地拉开两岸距离。媒体一针见血戳破双面话术,直指台独底色。这前后反差,到底藏着啥猫腻?两岸一家亲的共识还能守住吗? 蔡英文1956年出生在屏东一个煤矿家庭,家里头挺讲究中华传统文化的。父亲改了她名字从蔡瀛文到蔡英文,本意就是图个书写方便,但那股对中华文明的根深蒂固,从小就扎在她骨子里。少女时在台北中山女高念书,课堂上老师讲秦汉历史,她笔记记得飞起。上了台湾大学法律系,更是天天泡图书馆,翻中国古籍法典。毕业后去美国康奈尔拿硕士,又到伦敦政经学院读博士,论文里还总爱拉中国古代刑法来比对西方法学。回岛后进陆委会干活,办公室堆满两岸文件,她审阅时总圈出关键点。2000年当上陆委会主委,那会儿两岸交流正热,她言论里还透着文化共通的味道。 2013年去金门祭祖,她公开说“我是中国人”,这事儿当时传开,岛内不少人觉得是两岸缓和的信号。谁成想,这话没过几年,就被媒体翻出来当靶子。说实话,早年她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强得不行,2013年那次祭祖,记者围着问,她直言不讳。结果呢,执政后一步步走偏,表面喊和平,底下动作却在切断文化血脉。大家伙儿都看在眼里,这转变来得太快。 2000年5月29日,台北立法院审议两岸议题,国民党立委朱凤芝起身质询陆委会主委蔡英文,追问身份认同问题。蔡英文回应说:“我是台湾人并没有错,我是中国人,因为我是念中国书长大的,受的是中国式教育。”她还补了句,担心政治风险,但这番话一出口,现场议员记录纷纷。次日登上岛内报纸头版,岛外媒体转载,起初有人觉得这是两岸对话的暖风。可没几天,舆论就变了味。蓝营媒体在电视上回放视频,嘉宾直摇头,说前后不一。社交平台上,网友贴旧照和新政策截图,留言刷屏“话语两面”“立场摇摆”。 大陆媒体反应更直接。2016年1月,观察者网发文重提这段旧话,标题直戳“双面话术”,作者对比她早年表态和后期举措,点出这暴露了台独意图的根子。凤凰网跟进专题,强调她用模糊话遮掩真实面目。岛内绿营低调回应,蔡英文办公室只发简短声明,她本人没再多说。媒体追踪几个月,政论节目里学者围桌辩论,翻旧报指那段引文,分析政治含义。这次质询本是例行公事,却被层层解读成身份战场,媒体笔锋犀利,剥开话语表层,直指矛盾。 从那以后,她的路子越走越偏。2019年108课纲推行,高中历史把中国史融进东亚史,三千年商周到宋元,只剩一个单元草草带过。初中生对炎黄子孙的根源越来越模糊,中华经典文学内容大砍,学生们课本上难找清文化联系。这隐性去中国化,像慢刀子割肉,断了台湾年轻人对中华的情感纽带。2023年调查显示,仅26.5%台湾年轻人认自己是中国人,比2013年的38.2%低一大截,这不是巧合,是教育政策累积的结果。 她总爱说“维持现状”,但这现状跟北京的“一个中国”原则南辕北辙。拒认九二共识,叫它“过时历史”,可这共识就是两岸和平交流的基石。2023年双十讲话,“台湾”提了44次,“中华民国”才7次,没提九二共识,却反复说“主权不容侵犯”,透着两个国家的味儿。对美政策更猛,多次过境窜访,2024年还见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这让两岸关系凉到谷底。她借外力强推“台湾主体性”,本质是台独进程。外交上,高举民主旗博西方眼球,岛内却推文化切割和意识形态洗脑,表里不一。 早年1998年,她随辜振甫去上海谈判,还倾向一个中国立场。2000年入民进党,投李登辉门下,面目大变。博士论文藏着不公开,外界疑学术水分,这也映出她爱用暧昧遮真实的本事。卸任前BBC访谈,她重申台湾有自己军队宪法和体制,没明说台独,却句句逼近那条线。 讽刺的是,2025年4月,美国对台半导体加32%关税,理由是台湾产业链获利过多。这巴掌扇醒人,她倚美谋独的把戏,本质上台湾就是国际棋局的筹码。蔡英文卸任了,但她推的台独路径刻进民进党基因。赖清德上台后,2024年5月20日就职,抛出“两岸互不隶属”的新两国论。民进党披“和平”外衣,实则文化教育外交军事全上阵,渐进式实质独立。他们知道明着喊台独会炸锅,所以选隐蔽路子。 蔡英文影响力淡了,但留下的制度台独遗产还在作祟。从课纲到教材,从文化认同到国际话语,台湾下一代被重塑,中华根基面临挑战。两岸和平靠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是底线。台湾同胞福祉绑在统一大业上,只有回归正轨,共创繁荣。

0 阅读:110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