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特别港务费的人真是个人才:美国公司来华购买中国建造的船舶,或将船舶空载送至中国修理,可以免缴特别港务费。 政策的核心在于我国针对五类美国关联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但同时设置了两项重要豁免条款:对中国建造的船舶和仅进入中国船厂修理的空载船舶免予缴纳。这个设计很有策略性。 去年 4 月美国那边先挑事,搞了个所谓的 301 调查,专门针对中国的海事、物流和造船业,今年 10 月更是直接落地政策,对中国公司的船、中国造的船都加征港口费,一艘 10 万吨的货船靠次岸就得交几百万美元,摆明了想打压咱们的产业。 换别人可能就直接对等反击了,但咱这边出台的特别港务费政策,简直是把主动权捏得死死的,一看就是动了大心思的,设计的人真是个难得的人才。 这政策核心是对着五类跟美国沾边的船收费,不管是美国公司的船、挂美国旗的船,还是美国资本持股超过 25% 的船都算在内。 你可别小看这个 25% 的股权认定,华尔街那些巨头早就通过资本渗透控制了全球不少船舶,摩根大通、贝莱德这些公司手里的船队规模都大得很,这么一划范围,直接把约 3120 艘船圈了进来,占全球船队的 3% 呢。 收费标准还逐年涨,2025 年是每净吨 400 元,到 2028 年就涨到 1120 元了,一艘 1 万净吨的美国集装箱船,现在来中国港口一次就得交 400 万,以后更是要交 1120 万,这成本谁扛得住? 但最妙的不是收费,是那两条豁免条款,简直是神来之笔。一条是中国造的船免交,另一条是空载来中国修的船也免交。这可不是随便定的,完全是踩着咱们的产业优势来的,说白了就是让美国要么花钱,要么就得依赖咱们,典型的 “因粮于敌”。 咱中国造船业早就不是当年了。2024 年全球商船建造市场里,咱们占了超过 53% 的份额,而美国才 0.1%,就中国船舶集团一年造的船,比美国二战结束后造的总和都多。 美国自己造不出好船还想卡别人脖子,结果咱们这政策一出来,美国船东立马犯了难 —— 要么花大价钱用美国造的船交港务费,要么就来中国订船省钱。 这可不是瞎猜,有实实在在的例子。德国航运巨头赫伯罗特之前大吨位的船都在韩国造,现在直接跑到中国来,在扬子江船业和新时代造船订了 24 艘 LNG 双燃料集装箱船,花了近 40 亿美元,这可是他们史上最大的造船订单。 再看修船这块,美国更是没法比。他们船厂设备老旧,工人还短缺,之前航母撞了修八个月都没好利索,商用货船根本指望不上。咱们中国的修船业技术又好效率又高,早就成了全球船东的首选。 现在政策又给了豁免,那些挂美国旗的 LNG 船、邮轮,未来 3 年有 56 个进坞次,要是改挂别的旗来中国修,单船能省几百万港务费,还能省改装费,所以估计 60% 的业务都会落到咱们手里,光这就能新增 10 亿产值。你说这设计多鸡贼,既赚了修船的钱,又省了对方的成本,人家能不来吗? 更绝的是这政策精准打在了美国的痛处上。美国造船业本来就弱,全靠少数几个船厂撑着,比如韩华费城造船厂,承担了美国一半的大型商船建造任务,结果咱们直接把它的美国子公司列入反制清单,这下美国造船业更难了。 而咱们这边呢,不仅没受影响,反而订单越来越多。2025 年 8 月中国船企的接单量占比都冲到 84% 了,马士基、地中海航运这些巨头,该在中国订船还得订,因为咱们的船又好又能省港务费,谁跟钱过不去啊。 最有意思的是,美国本来想通过加费打压咱们,结果成本全转嫁到自己人身上了。一艘 8000TEU 的船去美西,现在每 TEU 要多花 275 元,以后得涨到 770 元,这些钱最后都加在美国消费者买的家电、汽车上。 就像特斯拉,光零部件运输成本就得多 1.8 亿美元,最后只能给 Model 3 涨价 200 美元,羊毛出在羊身上。 摩根士丹利都说了,要是每个集装箱运费超 1000 美元,美国通胀就得涨 0.2 个百分点,这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反观咱们,不仅通过收费反制了美方的不合理措施,第一年就能收 55 亿元,还通过豁免条款把全球船东更牢牢地绑在了中国造船和修船业上。 现在咱们手持订单都快 1 亿 CGT 了,占全球 61%,生产排期都到 2030 年以后了。这哪里是简单的反制,分明是借着美国的挑衅,进一步巩固咱们的产业优势,让美国的需求变成滋养咱们产业的 “粮食”。 所以说,设计这政策的人绝对是个人才。没跟风搞简单的对等报复,而是把产业实力和反制手段结合得严丝合缝,既出了气,又赚了实惠,还能让咱们的造船修船业更上一层楼。这种精准拿捏的智慧,真是让人佩服,不服都不行。
中国反制美国的细则里,藏着玄机:“空载来华修理的船舶不收费”。“修理”是幌子,“
【52评论】【13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