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声称,中国对台湾的“攻击”可能会与俄罗斯协同进行。 他进一步推测,中国在“入侵”台湾之前,或许会请求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欧洲发动进攻,以此转移国际视线。 吕特的这番言论,存在一个极为荒谬的核心假设:他似乎认为中国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毫无主见,非得依赖外部力量才能达成目标。这简直是将中国视作一个毫无自主决策能力、只能任由他人摆布的“软弱角色”。然而,他完全忽视了两个至关重要的关键点。 其一,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就如同家庭内部事务,如何解决完全取决于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毫无关联。这就好比邻居间发生争执,与自家如何装修房屋,根本就是两码事,没有任何逻辑联系。 其二,中俄两国虽长期保持战略协作关系,但早已明确表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在2024年的中俄联合声明中,两国元首更是着重强调,双方合作的基础是“互不干涉内政”。这与吕特所臆想的“军事联动”情形,完全就是风马牛不相及。 更荒谬的是,吕特还拿俄罗斯的弹药产能大做文章,将其作为“中国深度参与俄乌战争”的所谓证据。让我们来看看具体数据:俄罗斯在2025年一季度弹药产量就高达320万枚,这一数量远超北约32国全年的弹药产量总和。 这一数据恰恰无情地暴露了北约军事工业的衰败现状。欧洲主要国家在军事装备生产上表现惨淡,新型坦克年产量为零,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甚至拆除了相关生产线。 与此同时,美国造船业也陷入困境,老旧军舰如同退休老人般纷纷退役。与其无端地将责任推给中国,北约不如深刻反思自身战略资源匮乏的根源。 吕特此番言论背后,实则隐藏着北约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重大困境。苏联解体后,北约不仅没有解散,反而如打了兴奋剂一般,通过五轮东扩,将势力范围不断向俄罗斯边境推进,就差直接在俄罗斯领土上插旗了。 如今,北约又将黑手伸向亚太地区,这哪里是为了维护地区安全,分明是在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玩弄地缘政治的阴谋诡计。在2025年的北约峰会上,吕特犹如一个兜售商品的推销员,公开呼吁成员国将军费提升至GDP的5%,并反复强调“印太安全”是北约全球化的关键所在。 然而,现实情况是欧洲经济犹如一位重病缠身的患者,复苏进程缓慢,通胀问题却如同高烧一般持续不退,社会福利与国防投入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国家都不愿增加军备开支,就如同不愿购买毫无用处的商品一样。 说到底,吕特炮制出这样一个“台海剧本”,其目的无非是通过制造“中俄威胁”的虚假论调,迫使欧洲国家增加军备投入,同时为美国将战略重心转移至亚太地区寻找借口。 这种手段与20世纪80年代北约以“苏联威胁”为幌子推动东扩如出一辙,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假想敌”,从苏联变成了中国。 面对北约如此毫无底线的挑衅,中国的回应既有理有据,又有强大的实力作为支撑。外交部直接强硬表态,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任何外部势力都不得干涉,否则必将自食恶果,就如同触碰高压线一般,后果不堪设想。 解放军也以实际行动彰显实力,通过一系列贴近实战的演习,将自身的战略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2025年4月的“海峡雷霆 - 2025A”演练为例,解放军在台湾海峡中部和南部进行实弹射击,场面震撼,航母编队则在台岛东侧严密封锁外部援助通道,形成了“内外夹击”的有利战术格局。 这无疑是对“台独”势力以及企图干涉的外部势力发出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警告,犹如敲响了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 不仅如此,中国还巧妙运用经济融合的手段,逐步瓦解“台独”的社会基础。在第二十七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上,10个台资项目成功签约,签约金额高达82.7亿元,这为两岸经济交流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4年,两岸贸易额更是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这一数据犹如一座坚实的山峰,稳稳地矗立在那里。民意调查也显示,超过60%的台湾民众支持两岸交流,这充分说明“经济统一”这一软实力正如同春风化雨,逐渐融化“台独”的冰山。 吕特的言论,将北约的深层问题暴露无遗。当前,北约军事工业老化严重,犹如一台运转困难的旧机器。内部凝聚力缺失,犹如一盘散沙,难以形成有效合力;战略资源匮乏,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种情况下,北约只能依靠制造“外部威胁”来刷存在感。
21世纪魔幻一幕:八国联军兵临城下!随着俄军在红军城、库普扬斯克、康斯坦丁罗夫卡
【6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