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中国收紧稀土,已经是最后的底牌了。 然而没想到的是。 前美国高官居然无奈表示,中国还留着后招没出,美国压根无能为力! 中国这次的新规,堪称“稀土版精准打击”,新规覆盖五种关键稀土材料,禁止稀土回收与精炼设备出口,甚至规定全球任何含中国稀土成分超过0.1%的产品,必须获得中方许可证。 更为严苛的是,条款明确规定“军事用途申请自动否决”,这无异于直接扼住了美国F - 35战机、导弹制导系统等高端装备供应链的咽喉。 美国为何如此慌张?因为中国掌控着全球70%的稀土开采、90%的精炼产能,尤其是高纯度稀土产品,中国份额接近100%。 一架F-35需要417公斤稀土材料,一枚“战斧”导弹的制导系统依赖铽和镝永磁体,电动汽车电机更是稀土磁铁的需求大户。 五角大楼评估,若中国切断供应,美军将在18个月内耗尽关键武器库存,F-35战机数量减少40%,战斧导弹几乎断供,航母战斗群反潜能力归零。 面对中国的“资源+技术”双重封锁,美国试图展开一场豪赌,五角大楼在7月底宣布注资55亿美元控股本土稀土巨头MP Materials,以每公斤110美元的“天价”托底采购——相当于中方市场价的两倍。 但这笔钱更像是“安慰奖”:MP Materials的加州矿山只能分离三种低端稀土,无法生产军事级材料;得州工厂因环保抗议陷入停滞;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稀土仍需运往中国精炼。 五角大楼内部报告直指要害:2027年前美国几乎无法实现稀土自主供应,且成本将是中方的三倍。 特朗普政府曾砸4.39亿美元在得州建设磁铁厂,试图重建稀土产业链,但重稀土加工技术仍存空白,环保审批耗时两年,建厂速度远低于预期。 美国政客的愤怒,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全球网友的集体嘲讽,当贸易代表戴琪·格里尔指责中国“极端”时,网友迅速翻出美国的老账:从对伊朗石油的禁运,到俄罗斯金融制裁,再到孟晚舟事件和对华为的打压,美国长期通过“长臂管辖”跨境干预,甚至盟友都不放过。 经济学家在《金融时报》上撰文指出,中国的稀土出口管控可能重塑全球供应链,尤其在中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资源丰富的国家将更加重视自身的定价权和话语权,避免被其他国家“任意操控”。 而美国试图联合澳大利亚、加拿大建立“稀土联盟”的计划,因技术短板和成本劣势难以短期内扭转局面。 美国总想着靠“长臂管辖”和盟友围堵维持霸权,却忘了最基础的道理:技术可以封锁,但产业链无法速成,特朗普政府砸钱建厂、环保抗议、技术空白这三重困境,恰恰说明美国在稀土领域早已“积重难返”。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指责中国“破坏规则”,一边自己却把“长臂管辖”玩得炉火纯青,这哪是“极端”,分明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中国这次出手,不是为了“打压”,而是为了公平,稀土是战略资源,不是免费午餐,中国通过“绿色通道”保障友好国家供应,同时对敌意国家严格审批,这既是对自身利益的合理保护,也是对全球规则的重塑。 美国若真想摆脱依赖,不如放下“霸权思维”,老老实实搞技术积累和产业链建设,毕竟,靠骂街和威胁,换不来稀土精炼技术。 这场稀土博弈,最终比的是谁的产业链更扎实、谁的技术更不可替代,中国已经用40年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而美国,或许该学会尊重规则了。
很多人都有个疑惑,以前咱们中国没大量出口稀土的时候,美国那些先进的隐形战斗机和芯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