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魁选举倒计时4天爆丑闻,郑丽文优势扩大背后的政治博弈 国民党主席选举只剩下4天,局势突然杀出大拐弯:本来闷头拉票的选战,被一桩党内违规助选丑闻搅得天翻地覆。 郝龙斌阵营被爆借地方党部资源助选,郑丽文却反而越挫越勇,支持率拉开了近30个百分点,把这场党魁争夺战变成了大型“权力转向现场”。 党内派系暗流涌动,外界都盯着台湾政坛这场大戏,连国际媒体都开始琢磨国民党这次是要“变天”还是继续原地打转。 说起郑丽文的气势,最近这段时间真是“风头无两”。10月14日的民调一出来,郑丽文的支持率直接冲到49.1%,郝龙斌只有21.3%,罗智强也就21%,张亚中基本成了陪跑。 10天前郑丽文的民调还在37%左右,这波涨幅让人不服都不行。关键节点就出在最近几天,新竹、南投、桃园三地的议长集体倒戈,开始公开挺郑丽文,让党内的地方派系风向彻底变了。 桃园市议长邱奕胜更是无视市长张善政的立场,带着泛蓝议员组团站队,郑丽文的优势瞬间拉大。 过去的党内选举,谁能拿下地方派系,谁就有底气,这次的翻盘和地方力量的重新站队关系太大。 其实,东亚政党选战里,地方派系向来是一股“看不见的手”。国际媒体也经常拿日韩政党选举做类比:当地方大佬们集体倒戈,选情基本就能定调。 国民党这次的派系转向,和日本自民党历史上那些“造王者”议员的操作如出一辙,说明党内真实的权力分布,早就不是表面上的“组织程序”能决定的。 但这次爆雷的丑闻,才是点燃舆论的导火索。桃园市议员黄敬平直接把黑幕抖了出来,说彰化、新竹、桃园等地的党部用LINE群、宴请等方式帮郝龙斌拉票。 桃园市党部主委黄敏恭更被指以市政府名义大摆宴席,郝龙斌现场“逐桌敬酒”,怎么看怎么像是拿公器为私人选情站台。 国民党最近几年本就因为延期选举、削减政见会被质疑偏袒当权派,这次丑闻一出,选举公信力又被重重砸了一锤。 普通党员心里都明镜似的,这种“机关算尽”的操作早已见怪不怪,反倒激起了基层的反感。许多人都觉得郑丽文是“单挑党机器”,甚至出现了抗议性投票的苗头。 历史上,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年就报过不少,党内大佬的明争暗斗,时不时就会把整个党的选举拖进泥潭。每当这种权力斗争公开化,基层的信任就又少一分,岛内社会也跟着对党内民主产生怀疑。 其实,丑闻的背后,是国民党权力结构的老问题。朱立伦、郝龙斌这些当权派和郑丽文这样的改革派,争的不是台面上的“主席宝座”,而是整个党组织的控制权。 过去党部资源说一不二,如今地方议长体系逐渐“独立”,党部的影响力早已大不如前。地方大佬们选择站哪边,直接决定了选情的走向。 国际上不少案例也证明,政党一旦被内部机器绑架,最终往往是“自己的孩子自己坑”,既丧失了公平,又丢了民心。 现在来看,这场丑闻已经加速了“中间选民”的转向。许多原本观望的党员,看到党部搞小动作,更愿意支持郑丽文这种“反机器”的候选人。 郝龙斌的阵营眼看着颓势难挽,内部士气低迷,想靠惯有的资源调动“翻盘”,难度大到几乎要“靠天吃饭”。 如果郑丽文最终胜出,国民党内部很可能迎来路线调整,改革派要联合地方势力,重新分配权力,党内生态将发生实质性变化。 丑闻的爆发,让国民党内治理危机彻底暴露在聚光灯下,选举的公平性和透明度直接被打上大大的问号。无论最后谁坐上主席的位置,党内改革和信任重建都成了绕不开的坎。 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的这波动荡,也给中美关系学者和国际观察者提供了难得的案例,大家都在研究,老牌政党要怎么才能在民主机制和现实政治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所以说,这场选举不只是党魁之争,更是一场关于制度、权力和信任的“全方位考验”。国民党要想重新赢得社会认可,除了选出一个新主席,更得拿出让人信服的新气象。 参考资料:台媒针对国民党员所做的民调出炉:郑丽文大幅领先,郝龙斌罗智强几乎打平 2025-10-14 11:28·海峡导报
国民党魁选举倒计时4天爆丑闻,郑丽文优势扩大背后的政治博弈 国民党主席选举只剩
飞天史说
2025-10-15 10:44:58
0
阅读: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