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说,整个汽车圈都在笑王传福。 说他傻,花大几十亿造船,浩浩荡荡开到欧洲,结果空了快三分之一的船舱回来。 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换谁都得肉疼死,但有的人吧,你看的是账本,人家看的是沙盘。 以前为啥老被动?因为命脉在别人手里。欧洲人想卡你脖子,运费说涨就涨,船期说没就没。你车造得再牛,出不去,等于零。 说王传福“傻”,我看未必是看短了眼。用几艘船、几百亿去解决一个问题,大家都能说傻,但有时候这个“傻”背后隐藏的眼光,可能是别人看不到的长远战略。 对于他来说,解决出口渠道的控制权,拿到话语权,哪怕暂时看起来不赚,反而是为未来铺路。你要知道,汽车圈打的可不仅仅是制造技术,更多的是市场和供应链的博弈。 让我们想一想,长期以来,很多中国汽车品牌就像一个被困在“朋友圈”里的孩子。外面好像风光无限,但总有几个巨头在把控着渠道。 就像你能制造出最好的蛋糕,但每次都缺一个能卖出去的好店铺,这些船,就是王传福给自己未来的店铺铺路。 你说,他亏了钱,空了船,问题是——你得有敢于赌的勇气。如果不投身到这些硬资产中,等到未来全球汽车市场发生变化,等到“渠道”变成了不可抗拒的瓶颈时,他可能才会发现,自己其实早就错失了机会。 再者,别看这些船舱一开始空空如也,背后却藏着非常深的布局。大家知道,全球物流成本波动,特别是欧洲市场的不确定性。 中国车企从根本上就需要掌握这些关键的基础设施,不管是运输,还是在国际市场上的布局,如果长期以来依赖外部的运输网络,那就意味着你的一切都在别人掌控下。 任何时候,欧洲的供应链一紧张,运费一上升,车企的成本就会暴涨,产品售价就可能变得没有竞争力。这不是王传福自己“傻”,而是很多人没看清这个“市场的运作密码”。 另外,很多人嘲笑他的决策没有立刻带来实际利润,这也反映出大家过于关注短期利益,忽视了他在为长远目标做准备。 商业的世界,不是所有东西都能马上看到回报的,王传福把几十亿投到造船上,放眼的是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后的全球产业链重塑。 这笔投入看起来“空”了一船,可能是为了未来不再被卡脖子,减少不必要的外部风险。等到这个新的运输体系全面启动时,其他竞争者可能还在为涨价的船期或者物流瓶颈头疼。 但问题也很明显,所有的战略决策都得有一个大背景,否则可能就会变成不合时宜的“冒险”。 如果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形势恶化,或者航运市场发生巨大变动,这些船舱的成本可能真的就是一场巨大的亏损。 商业决策很少有“百分百安全”的项目,而王传福的赌注,正是基于对未来国际物流体系和市场走向的判断。 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企业家的另一面,除了创新和技术,做决策的时候,还需要一种超乎常人的远见。 这些看似“傻”的投资,可能恰恰就是他能在未来十年里稳固市场地位的关键。毕竟,投资失败的人很多,但愿意承担长远风险并且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有可能从这些失败中汲取经验,转化为未来的成功。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王传山 长春比亚迪汽车
比亚迪汉加推版上市48小时订单量出来了,可以说有点不尽人意!来自博主统计数据,
【10评论】【1点赞】
用户10xxx79
有王传福眼光的人没几个!
用户37xxx83
关键时候能拉坦克去台湾
小海宝 回复 10-15 17:36
关键时刻能运输枪炮征服欧洲![红脸笑]
名满华夏
比亚迪征战海外,规模宏大。除了8艘船,组织上万人出海,赞助欧洲杯与美洲杯,国际米兰,参加慕尼黑/日内瓦/东京车展,还建有多个海外整车基地。其中泰国15万与乌兹别克5万产能基地已落成竣工量产;巴西与匈牙利各15万产能在建今年竣工;土耳其与印尼基地预计明年上半年竣工;墨西哥基地接近完成选址。2024年出口43.3万辆,73%增速也是主流出口车企最高。2025年9个月年70万辆更是刷新高数字。大巴车已在欧美日深耕多年,是为数不多几乎进入所有发达国家市场的国产车企。在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已经逐渐抡元夺魁,混成销冠。
我们
船夫哥没有船?成吗,所以必须自己有船!
用户10xxx60
车圈魏忠贤表示严重不服!
用户12xxx77
这一船可以装上万人懂不懂
默默
出口的车价是国内销售价格的好几倍,你说划算不划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