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草台班子了! 美国对中国船舶的“入港费”今天正式生效,可执行规则却让整个航运圈看懵了:一艘船可能要交几百万美元,全靠船东自己判断该不该交、交多少,负责监管的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连人都凑不齐。 这种连收费都要靠“自觉”的操作,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你敢信吗?CBP自己发的《收费执行指南》里,连最基本的“收费基数”都没说清——一会儿说按“船舶载重吨”算,一会儿又提“按货物价值比例”,甚至还加了句“特殊情况可酌情调整”。上海有家航运公司的调度员跟我吐槽,他们上周有艘货轮去休斯顿港,按载重吨算该交180万美元,可到了港口,CBP临时说“你们拉的是电子元件,得按货物价值算,得补220万”,两边争执半天,最后CBP来了句“要不你们先交200万,后续再核”,这哪是监管?简直是拍脑袋要钱! 更离谱的是人手问题。CBP之前说会在全美20个主要港口加派“收费核查专员”,结果到生效当天,纽约港、洛杉矶港这些最忙的港口,每个港口才配了3个人——要知道洛杉矶港每天靠港的中国船舶就有十几艘,3个人连核对船舶信息都忙不过来,更别说核查收费金额了。有个船长晒出聊天记录,CBP工作人员跟他说“你们先自己报个数交了吧,我们后面有空再查”,这话让不少船东犯嘀咕:交少了怕后续被罚款,交多了又不甘心,干脆有的船直接绕去加拿大或墨西哥港口卸货,多花几天航程也不愿碰这浑水。 这操作不仅坑中国船东,连美国本土货主都怨声载道。休斯顿有家做家具进口的企业老板说,他们从中国订的集装箱,本来走洛杉矶港10天就能到,现在船都绕去温哥华港,光中转就要多等一周,运费还涨了30%。“美国政府想卡中国船舶,结果卡到我们自己头上了!”他还吐槽,之前跟CBP反映问题,对方只回复“规则刚生效,还在磨合期”,可这“磨合期”的成本,全让美国企业和消费者买单了——家具售价不得不涨,不然根本覆盖不了额外的运费和不确定性支出。 其实明眼人都看出来,美国搞这个“入港费”,无非是想在航运领域给中国添堵,可连最基本的执行框架都没搭好就仓促上线,暴露的全是行政能力的拉胯。之前他们搞芯片禁令,还能拿出份清晰的“管制清单”,这次倒好,收费规则像张草稿纸,监管人手凑不齐,连自家企业的诉求都顾不上。这种“想打压别人却先乱了自己阵脚”的操作,别说威慑力了,反而让全球航运圈看了场笑话——毕竟真要搞贸易限制,也得先把自己的“基本功”练扎实吧?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中美互征港口费,中国造船占了全球一半还多,美国几乎不造船——这波是不是咱肯定亏大
【9评论】【9点赞】
用户35xxx29
特靠谱就没指望这些政策能对我国造成啥像样的伤害。主要是没有热点创造热点,直接美股里赚钱。还都是干净钱,合法合规,国税局都抓不了的[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
Jeep 回复 10-15 10:48
说赚钱,倒不如说明目张胆的在股市里抢钱,哪来的什么清白干净呦?
陈醉
读者里有一篇文章,说美国老板因有事走开,店铺暂时没人看,让顾客自便,美国老板回来后发现,顾客自觉放下的钱,比拿走的货物更多。检验读者意林的时候到了。
A级软能量
美国惯用招式了,用嘴炮的,临时的,可撤回的总统令,来恐吓胁迫全世界,一直以来偏偏还让美国得呈,这次撞上铁板了,中国是认真的,全世界的吃瓜观众都不支声了,都等着看笑话呢
一路有你
今天我们也开始征收美国佬的船舶费了没?最好派工商局的人去。
用户96xxx83 回复 10-15 12:18
美国的能有几艘?还不够人工费的呢
零点零七
美国这是先围坝,在逮鱼,政策随时可以改,但是指导性的方向确立后,他要的不是那点钱,是撬走整个中国造船业,这小编不是间谍?
爱国至上
特没谱这样搞,很可能把自家的港口业务搞垮了,却便宜了加拿大和墨西哥。
用户10xxx76
我表弟的运输集团也是,把美国的业务全部剥离,改道加拿大或中北美洲!
流水不争先
不靠谱真不是吹的
贺兰山
想钱想疯了
静候佳音
只问一句:他们收到钱了没?
用户10xxx76
要准备热战了。
宽容的心
说白了特靠谱就是靠这种一惊一乍在股市里大捞一笔。
邹海斌
美国本想制造点谈判筹码,没想到中国动真格了。
我有个朋友
鹰酱这执行力也是醉了!
松江的老姚
美国海关赶紧派人来中国海关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