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荷兰的代价来了。 环球时报社评发表社评称:荷兰可能要为其无理行为付出代价。不要低估任何一个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大国的决心与能力。 荷兰这次把手伸向了咱们中国的安世半导体公司。荷兰经济事务部门在9月30日下达行政指令,限制安世半导体及其关联实体的经营决策,并实际剥夺中方股东的正常控制权。这种举动被许多人视为试图将中国企业多年投入的资本与技术成果据为己有,被称为21世纪的“海盗劫掠”。 明眼人都看得出,荷兰政府找的借口根本站不住脚。他们拿不出任何真凭实据,只能用模糊的“安全指控”来当挡箭牌。这种行为不仅超出正常商业监管范畴,而且带有公然的政治胁迫和歧视色彩。 荷兰这番操作背后,明显有人在推波助澜。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暗示这一举动与美国商务部进一步收紧对华限制措施有关。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极限打压和泛安全化操作,为荷兰此次干预安世半导体提供了不良示范和外部支撑。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早已指出,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是典型的“双重标准”。数据显示,美国的出口管制清单高达3000多项,而中国仅900余项。这种对比清清楚楚,谁在破坏国际规则一目了然。 荷兰可能忘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勇指出,稀土只是一个缩影,它代表的是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美国可以封锁芯片,中国也能管控稀土;美国能压软件出口,中国也能反制船舶费用。 回想2024年,中荷双边贸易额达1100亿美元左右,贸易差额为724亿美元。荷兰从中国进口的多为手机、电脑等其所需产品,而进口商品大多有替代选项,除特定光刻机外。这种贸易关系本该是互利共赢的,而不是单方面的索取。 中国拥有完整供应链体系、庞大的内需市场及更稳健的政策调控能力。这正是我们应对各种挑战的底气所在。今天中美博弈,早已不是单边威慑,而是对等角力。谁更冷静、谁更有耐力,谁就能掌握主动。 荷兰政府的决定引发国际舆论哗然。英国《金融时报》和美国彭博社等媒体警告称,荷兰政府此举将加剧西方与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摩擦,进一步恶化中欧紧张关系。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国际投资者对欧盟市场的信任。 《环球时报》社评说得对,这绝不应被视为荷兰政府与中国公司之间的纠纷,而是荷兰方面对国际规则的粗暴践踏。国际社会不能纵容这种披着法律、安全外衣对跨国企业实施的掠夺行径。 中国外交部已明确回应,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针对特定国家企业采取歧视性做法,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等法律构成的反制裁法律体系,为保护中国企业合法权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荷兰需要明白,今天的中国不仅有决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有能力采取相应的行动。各方都不应低估中方维护自身权益的坚定决心与充分能力。 中国人向来珍视友谊,愿意与世界各国平等相待、互利合作。但谁要是想欺负我们、占我们便宜,我们也绝不会忍气吞声。这是中华民族的骨气,也是大国应有的尊严。 随着事态发展,荷兰会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其无理行为带来的后果远比他们想象的要严重。国际社会都在睁大眼睛看着,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应该遵守国际规则,而不是肆意破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果不其然, 荷兰的代价来了。 环球时报社评发表社评称:荷兰可能要为其无理行为付出
星星海
2025-10-15 00:48: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