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提问:“究竟用什么方法才能击败中国?”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回答:“美国永远也无法打败中国。中国之所以不可战胜,是因为他们从未忘记自己的文化。中国人有一种独特的民族特性,这种特性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未曾察觉,正是这一特性让他们坚韧不拔,始终屹立不倒!” 其实查普曼这话,正好点出了中美两种思路的根本不一样。美国人好像总觉得,武力够强、制裁够狠,就能逼谁低头,就像以前收拾那些小国似的,要么派航母威慑,要么断了经济往来,对方很快就服软。可这套用到中国身上,怎么看都像拳头打在棉花上,没一点实在效果。 就说这几年美国制裁中国科技企业,又是不让卖芯片,又是限制技术合作,觉得这样能把中国的高科技发展摁死。可他们没想到,中国不是一家企业在扛,而是整个行业拧成了一股绳。 以前可能有些零件靠进口,现在大家一起动手,工厂加班加点搞研发,科研人员熬着夜攻关,连各地政府都给政策、给资金,没多久就拿出了自己的替代品。有美国专家都承认,这制裁不仅没挡住中国,反而逼着他们更快实现了技术独立,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美国人不懂,中国从来不是靠 “硬拼” 过日子,而是靠骨子里的抱团劲儿。这种劲儿藏在平常日子里,不显山不露水,可一旦遇到事儿,立马就能拧成一股钢绳。就像疫情那阵子,武汉需要帮忙,成千上万的医生护士从全国各地往那赶,卡车司机连夜送物资,连普通老百姓都在家门口支起桌子给路人测体温。美国那边还在抢口罩、搞疫苗垄断的时候,中国这边已经靠着大家一起使劲,把疫情控制住了。 再看历史上,中国经受过多少大灾大难,外敌入侵、天灾人祸,可每次都能重新站起来。抗日战争的时候,不管是城里的学生还是乡下的农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就算武器没人家好,粮食没人家足,也硬生生把侵略者赶了出去。 建国初期,西方国家也搞封锁,不让卖设备不让传技术,中国就自己动手,工人师傅和科学家一起钻研,硬生生造出了原子弹、氢弹,建起了自己的工厂。那时候条件多苦啊,可没人喊累,大家都觉得是在为整个国家做事,再难也得扛着。 美国人总觉得 “打败” 就是让对方认输、听话,可他们没搞懂中国文化里的 “韧性” 到底是什么。这种韧性不是硬碰硬地对着干,而是像弹簧一样,你压得越狠,弹得越有力;也像竹子,风再大也弯而不折,风停了照样往上长。 美国搞贸易战,加关税限制出口,中国没急着吵架,而是转头和其他国家做生意,同时把国内市场做得更大,农民的蔬菜、工厂的产品照样有销路。美国想断芯片供应,中国就自己造,从设计到生产一步步来,现在不光能满足自己用,还能卖给别的国家。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人的抱团从来不是拉帮结派欺负人,而是带着一股子 “共患难” 的义气。就像 “一带一路”,不是像美国那样搞小圈子排挤人,而是帮着别的国家修公路、建医院,大家一起赚钱过日子。 疫情的时候,中国把疫苗送到几十个国家,不是要人家报答,而是觉得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种想法美国人很难理解,他们习惯了 “我赢你输” 的逻辑,自然看不懂中国为什么能有那么多朋友,为什么再难的坎都能过去。 现在美国还在琢磨用什么方法压制中国,一会儿喊着要武力威慑,一会儿又搞新的制裁清单,可这些招数早就不管用了。他们没看清,中国的力量从来不是来自哪件厉害的武器、哪个富有的企业,而是来自那些藏在文化里的东西 —— 是疫情中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的默契,是老辈人 “抱团取暖” 的智慧。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比任何武器都管用,让中国不管遇到多大的风浪,都能稳稳地站着。 所以查普曼教授说得对,美国永远打不败中国。因为他们用的是武力和制裁的 “硬办法”,而中国靠的是文化里的韧性和抱团的 “软实力”。这种刻在骨子里的东西,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早就成了中国人的底气。美国要是还看不清这点,就算再换多少招数,最后也只能是白费力气。
特朗普怒斥卢特尼克,卢特尼克犯下大错!10月15日,根据外媒报道,外媒报道,外媒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