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中文网10月13日晚写道:从汽车到战斗机:中国新出口限制或对全球造成沉重打击。 这两天中国官方一连串公告扔出来,直接在全球产业链里炸了锅,尤其是《纽约时报》提的那茬 —— 新出口限制让欧洲在 geopolitics 层面坐不住了,这话真不是夸张。 10 月 9 号那天,商务部一上午连发两则公告,下午又跟海关总署搭伙出了四则,全是冲着稀土相关物项来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把现代军工的生死线给攥紧了。 先说说这新规到底管啥。不是像有些外媒传的 “一刀切严禁出口”,但卡得是真严。只要是境外造的稀土永磁材料、稀土靶材里,中国原产的成分价值占比超过 0.1%,想出口就得先拿中国商务部的许可证。 更狠的是域外管辖,哪怕是外国企业用中国技术在海外生产的这些东西,再往第三国卖,照样得中国点头。而且规矩写得明明白白:想卖给境外军事用户,或者拿去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原则上直接拒批;就算是搞先进半导体、军用人工智能研发的申请,也得一个个盯着审。 技术层面更是堵死了漏洞。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磁材制造这些核心技术,连生产线的调试、维修技术都算上,没许可一律不准出口。为啥这么干? 商务部发言人说得很实在,之前就有境外组织把中国的稀土买过去,加工一下就塞给军事敏感领域,这不光是威胁国家安全,也搅乱了防扩散的国际努力。 就像商务部研究院程慧说的,导弹制导系统、战机发动机这些硬家伙,缺了稀土根本玩不转,纯度直接决定武器准不准、灵不灵。 这下欧洲能不慌吗?别看欧洲现在喊着 “装备采购要欧洲制造”,但真要跟中国供应链切割,压根没那么容易。早有数据说,美国军方 75% 的关键部件都依赖中国稀土,欧洲军工能好到哪儿去? 就拿 F-35 隐形战机来说,发动机里的高性能磁铁几乎全是中国产的;还有精确制导导弹的传感器、夜视镜的红外镜头,哪样离得开中国的材料或零部件?兰德公司更早就点过,37 种跟国防相关的矿物里,18 种都攥在中国手里。 现在欧洲的尴尬劲儿就别提了。俄乌冲突还没停,自家军火库本来就吃得紧,要是中国这边的材料断供,别说支援乌克兰了,自家装备维护都成问题。 想赶紧找替代来源根本不现实 —— 稀土提炼这活儿,中国的技术本来就全球领先,而且就算其他国家能挖出来,没个三五年建不起完整的冶炼产业链。 欧盟那些官员表面上还绷着,但私下里早开始打听许可证怎么申请了,毕竟真要是供应链断了,欧洲的地缘影响力就得打折扣。 不过得说句公道话,中国这规矩可不是针对谁。商务部反复强调,管制的物项范围有限,合法合规的申请肯定给批,要是用于人道主义救援,还能豁免许可。 这操作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美国早有视同出口的规定,欧盟也管无形技术转移,日本去年还加了技术出口的事先报告要求。新规还给了过渡期,11 月 8 号才正式实施,就是让企业有时间调整供应链。 欧洲这震动与其说是愤怒,不如说是慌了神 —— 突然发现自己的军工命脉居然攥在别人手里。 之前总跟着美国喊供应链脱钩,真到动真格的时候,才明白中国在全球产业链里的分量不是说替代就能替代的。 接下来几个月,估计欧洲得一边催着自家企业搞技术突破,一边赶紧跟中国商务部沟通许可的事儿,毕竟地缘政治再重要,也不能让自家的战斗机、导弹变成摆设不是?
美国人已经拿出了,反制中国管制稀土的策略,如果最终谈不拢导致决裂,据说它们也要
【60评论】【6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