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香港《南华早报》援引《兵工科技》的报道,咱来聊聊解放军电子战部队在南海干的这

文史资鉴堂 2025-10-13 16:04:21

根据香港《南华早报》援引《兵工科技》的报道,咱来聊聊解放军电子战部队在南海干的这桩巧事儿,这可不是编出来的噱头,全是实打实的真功夫。   11日《南华早报》登的消息说得明明白白,解放军电子战部队最近在南海玩了把“障眼法”,用一套车载系统造了个高度逼真的“虚拟雷达信号”,直接把一架外国侦察机给引跑偏了,让它追着个压根不存在的航母战斗群瞎跑。   这事儿听着有点像谍战片里的情节,但每一步都藏着真技术,可不是瞎蒙的。能干出这活儿的车载系统,其实跟去年中国航展上亮相的VE-37电子侦察干扰车是一路货色,都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搞出来的硬家伙。   这车子用的是VN22轮式装甲车底盘,跑起来灵便得很,不管是南海的滩涂还是沿海公路都能hold住,机动性特别强,正好适合在广阔海域搞机动电子对抗。   车顶那套天线才是核心,能升能降,展开之后跟个“电子大耳朵”似的,一边能抓对方的雷达信号,一边还能往外发假信号,既能侦察又能干扰,俩活儿一块儿干。   这招就是“欺骗性雷达干扰”,不是硬邦邦地把对方信号掐断,而是跟人家玩“信息伪装”。   外国侦察机上天后,本来是靠发射雷达信号、再接收回波来定位目标的,比如航母战斗群的雷达会有独特的“指纹”——频率、脉冲节奏、信号强度都有固定规律。   解放军的操作手先接住侦察机发来的雷达波,用设备精准修改这些参数,模拟出一整个航母战斗群的信号特征,再原封不动发回去。   侦察机一接收到这信号,立马就上当了,以为真逮着了大目标,顺着假信号就往错误坐标飞,自然就偏离了原本的侦察航线。   这种有源干扰不用多大功率,针对性还强,专挑对方雷达的软肋下手,比盲目压制管用多了。至于那架被忽悠的外国侦察机,虽说报道没明说国籍,但南海上空的常客就那么几种。   美国海军的EP-3电子侦察机、P-8A反潜巡逻机,还有空军的RC-135,这些家伙天天扛着各种设备来“偷窥”,机身布满刀状天线,就是专门收集雷达和通信信号的。   就说EP-3吧,当年撞机事件里的就是它,这些年一直在升级,能精确记录雷达的指纹,为战时打击做准备,可这次偏偏栽在假指纹上了。   这说明解放军对这些侦察机的性能摸得门儿清,连它们的信号接收规律都摸透了,不然编出来的假信号根本骗不了人。 其实这也不是解放军电子战部队第一次露真本事了。   南海舰队的电子战部队早就练过类似的活儿,之前还搞过跨三省市机动三千多公里的演练,跟舰艇、飞机联合作战,专门练怎么在复杂电磁环境里藏自己、骗敌人。   这次能精准诱导侦察机,就是平时实打实练出来的,不是临时抱佛脚。而且现在咱们的电子战装备早就成体系了,不光有VE-37这种车载系统,还有歼-15D这种舰载电子攻击机,天上地下配合着来,形成了完整的电磁防护网。   有人可能觉得这只是个“小把戏”,其实门道大了去了。南海这边经常有外国侦察机来挑衅,硬拦截容易起冲突,用电子手段引偏它,既达到了驱离效果,又显得有理有节,是典型的“非接触对抗”。   这事儿暴露了解放军电子战的硬实力——能在移动中造假信号,还能骗过高精尖的侦察机,说明咱们的车载电子战系统已经完全具备实战能力,而且操作精度特别高。   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得对对方装备性能、电磁环境特点摸得门儿清,还得有过硬的信号调制技术,缺一样都不行。   现在南海上空的电磁对抗本来就挺激烈,外国侦察机三天两头来晃悠,试图摸清咱们的防御部署。   解放军这招虚拟信号诱敌,等于是给对方提了个醒:你们的侦察手段没那么神,咱们想让你们看啥,你们才能看啥;不想让你们看,你们连假目标都追不上。   这比单纯派战机拦截更有威慑力,毕竟电子战拼的是技术,是看不见的较量,这一下就让对方知道,在南海的电磁战场上,咱们早就掌握了主动权。   这事儿也给那些天天搞侦察的国家敲了警钟:别以为靠着几架侦察机就能为所欲为,解放军有的是办法对付你们。   这事儿全是公开可查的技术和报道,没有半点虚的,《南华早报》援引的是正规军事杂志,VE-37装甲车也是公开展出的装备,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可不是那些自媒体编的军事爽文能比的。   这就是解放军实战能力的一次低调展示——不用真刀真枪,照样能掌控战场节奏,这才是信息化战争里的真本事。 你对这个电子战技术的具体应用还有啥想了解的,或者想补充哪方面的细节,都能随时跟我说。      

0 阅读:371

评论列表

在水一方

在水一方

3
2025-10-13 21:36

研发控制对方导弹的绝顶技术将天下无敌。

猜你喜欢

文史资鉴堂

文史资鉴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