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这场较量,全世界都在看热闹,赌谁先扛不住,现在的情况很简单:中国工厂能造东西,美国印钞票买东西,但美国拿着钱买不到中国货,中国造的东西又换不成美元。 美国经济早就是 “服务业主导” 的模式,近二十年服务业占 GDP 比重常年超 70%,2020 年更是飙到 81.5%,金融、科技服务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领域撑起了大半江山,制造业占比只剩 16.1%。 反观中国,2023 年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26.2%,全球占比更是达到 30%,小到手机芯片、大到高铁部件,从钢铁到新能源汽车,几乎能造遍全球所需的工业产品,这种 “世界工厂” 的底子是美国没法比的。 曾经这种互补性让中美贸易顺风顺水,2024 年两国贸易额还达到 6882.8 亿美元,同比涨了 3.7%。但较量开始后,美国先动了手,对着中国高端制造领域加征关税、搞技术封锁,想把供应链从中国剥离。 可他们没算到,自己早已离不开中国造的关键部件 —— 比如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正极材料,中国产能占全球 90% 以上,美国车企就算找到替代供应商,成本也要暴涨三成;就连苹果手机的精密组装,短期内还得依赖中国工厂的高效产能。 更棘手的是美元结算的梗阻。美国本想靠美元霸权卡住中国的脖子,可中国 2025 年上半年货物贸易顺差就有 4567 亿美元,这些钱要是全换成美元,反而会被汇率波动牵着走。 于是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开始用人民币结算,东南亚买家电用人民币,中东买石油用人民币,连欧洲采购新能源设备都主动提出用人民币付款。2025 年二季度,中国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 1370 亿美元,恰恰说明美元在贸易中的分量正在减轻。 美国那边已经出现了连锁反应。本土超市里,原本卖 19.9 美元的中国产小家电,现在要么断货,要么涨价到 29.9 美元,因为美国找不到能批量替代的制造商。 硅谷的科技公司更头疼,想给数据中心换一批中国产的高算力服务器,要么被美国政府的禁令卡住,要么得花几倍的价钱从第三方转购。美联储虽然还在印钱,但印出来的美元流向了金融市场空转,没能流到实体经济里解决 “买不到货” 的难题,反而推高了国内通胀。 有意思的是,这种僵局正在改变全球贸易的玩法。曾经美元是 “硬通货”,现在各国都在悄悄储备人民币、欧元甚至日元,就怕被美元霸权 “误伤”。 美国企业开始给政府施压,因为他们发现,就算想把生产线迁回本土,光是培养熟练工人就得花三五年,还得重建配套的供应链,成本高到根本承受不起。中国则在趁机升级制造业,从 “造得多” 向 “造得精” 发力,5G 通信、高铁这些高端制造领域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这场较量没有硝烟,却比真枪实弹的对抗更考验耐力。美国的难题是怎么把印出来的钱变成实实在在的商品,中国的考验是怎么在非美元体系里把货卖得更稳。全世界都在围观,没人能确定谁会先打破这个死循环。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中美这场较量,全世界都在看热闹,赌谁先扛不住,现在的情况很简单:中国工厂能造东西
百日依山尽
2025-10-13 15:33:17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