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议!外媒回过神集体报道歼-16锁定F-22A,基本都没人相信? 真要不是央

地缘历史 2025-10-13 14:50:19

全球热议!外媒回过神集体报道歼-16锁定F-22A,基本都没人相信? 真要不是央视自己放出来,谁听说中国战机锁住了F-22A,第一反应绝对是假的,太玄乎了。可偏偏,这事还真不是谁编的,连细节都扎扎实实摆在台面上。   不愧是央视出手,一部叫《必胜》的专题片,像一颗重磅炸弹,把这桩早已发生却一直被埋藏的对峙事件彻底摊开了。   飞行员李超亲口回忆,他在某次实战化训练中,驾驶歼-16成功锁定了两架外国隐身战机,其中主角,很可能就是美军的F-22A。   这个细节一抖出来,外媒立马炸窝了,不是因为惊讶,而是压根不信。   说到底,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空中遭遇战,而是一次彻底打破“隐身神话”的交锋。   F-22A是什么?是美国几十年倾尽国力打造的“空战神话”,是“看不见的幽灵”,是全球五代机的天花板。   可在央视这个版本中,它不仅被中国的歼-16锁定了,还不是一次,是两架一起被“挂”住了。   更惊人的是,这次缠斗的距离,近得离谱,座舱盖之间只剩下10到15米。   这事一出,外媒的反应几乎出奇一致:不信,不认,甚至有些急眼了。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直接称其为“宣传噱头”,英国《简氏防务周刊》也表示“缺乏独立验证”,一众分析师像被踩了尾巴一样集体出来“辟谣”。   但奇怪的是,他们谁都没能指出到底央视说错了哪一点,只是反复强调“这不可能”。   这种“集体不信”的背后,其实暴露的是一种深层的技术傲慢。   他们不相信,是因为他们一直以为,中国的战斗机还停留在“山寨苏-27”的阶段。   他们对歼-16的了解,仅限于“俄制平台的国产仿版”,根本没意识到,这架看起来“老实”的四代半战机,已经悄悄完成了自己的“体系化重生”。   这事要换个角度看,其实一点都不难理解。歼-16的最大优势,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的性能比拼,而是它背后的完整空战体系。   从地面雷达到空警-500预警机,再到电子战机和数据链支撑,整套链条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把隐身战机从“黑夜中抓出来”。   这不是“歼-16对F-22A”的比拼,而是“整个中国空军体系”对“一个单机平台”的压制。   李超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他能提前获得敌方方位,并做出“桶滚”机动,正是因为背后有信息流的实时支持。   这种高难度动作,不仅考验飞行员本身的技术,更显示出整个指挥链的反应速度。   在那场高空对峙中,歼-16不是凭本能打仗,而是像一个被体系赋能的“空中猎人”,精准、冷静、没有丝毫犹豫。   至于外军到底是谁,央视没有明说,但线索已经够清楚。   韩国的F-35A动用受限,日本的部署太远,唯一在战术上可能接近中国沿海的,只有驻冲绳的F-22A。   2024年,美军在嘉手纳基地部署了8架F-22A,时间与地点凑得刚刚好。这种“不能明说”的默认,其实比直接点名更有分量。   可即便如此,外媒还是不愿相信。   因为一旦承认这件事,就等于承认F-22A并非无懈可击,也等于承认,中国的空军战术与装备,已经具备挑战五代机的能力。   哪怕只是一次战术胜利,也足以动摇他们几十年建立的“空中霸权叙事”。   从2025年初印巴空战中歼-10CE压制“阵风”,到这次歼-16锁定F-22A,中国战机一次次用实战细节在“打脸”老旧的西方认知。   而这每一次“打脸”,都不是靠运气,而是体系、技术与训练的长期积累。   歼-16搭载的氮化镓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可达400公里,能同时追踪40个目标。   配合霹雳-15、霹雳-17等远程空空导弹,再加上电子战吊舱与数据链,这架“并不隐身”的战机,反而成了破解隐身的“钥匙”。   讽刺的是,美军自己其实早就知道F-22A的问题。   这款2005年服役的五代机,虽然当年惊艳全球,但如今面临升级瓶颈和机队老化,连加装红外感知系统都做不到。   美军规划2030年起就开始逐步退役F-22A,转而押宝还在概念阶段的第六代战机。可问题是,对手早已不是十年前的样子。   央视挑这个时间点放出消息,也并非偶然。   在台海局势持续紧绷、南海博弈日趋频繁的背景下,这样一段“实战录像级别”的披露,是在用事实说话:   解放军空军,已经不再是“应对挑战”,而是具备“先发制人”的战术主动权。   台湾退役将领在岛内节目中分析得很直接:这起事件,表明了解放军战机已具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对高性能隐身战机进行压制的能力。   尤其是在南海这种高对抗区域,掌握战术主动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0 阅读:97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