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96年,山东一位老人因私藏两支手枪被举报,民警上门收缴。当他们准备取走时,老人愤怒地喊道:“你们谁也没有资格拿走它!” 1996年的夏天,山东莱芜山阳村,三名民警因为一封举报信来到滕西远的家里,信里说,71岁的滕西远家里藏着枪。 面对民警,他没有半点慌张,只是情绪很激动,吼出一句:“你们谁也没有资格拿走它!” 这不是耍横,老人转身拿出一张泛黄的纸,那是一张1982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6202部队签发的持枪证,上面清清楚楚写着,他可以合法持有两支手枪和一把匕首,这下,事情变得复杂了。 要理解老人的执拗,得先看看这两把枪的“第一辈子”,它们根本不是普通的武器,而是两枚用战火铸成的特殊勋章。 第一把枪,是匣子枪,时间是1940年5月的杨家横伏击战,那时候的滕西远还是个少年兵,他胆子大,一个人就摸掉了一个日军军官,缴获了这把枪,将军廖荣标知道后,非常欣赏这个小伙子的勇敢,破例把这把枪作为奖励送给了他。 而另一把枪,则是在1947年的时候,滕西远身为炮兵连长,他在巡查时发现一股数倍于己的敌军,硬拼肯定不行,他心生一计,利用山谷的回声,一边扔手榴弹一边组织喊话,硬是造出了大军压境的假象,把敌人给唬住了,为主力部队争取了宝贵时间。 这一仗打得太漂亮,连粟裕大将都被惊动了,为了表彰他的智勇双全,粟裕将军亲手将自己的配枪赠予了他,这两把枪,一把代表着“勇”,一把象征着“智”,浓缩了他整个军旅生涯的功勋,那些三次一等功、两次二等功的荣誉,都在这里了。 可时代变了,到了和平的1996年,全国禁枪,枪的身份也变了,曾经的荣誉,在新的法律面前,成了必须排除的公共安全隐患。 法律讲的是普遍原则,不管你的枪背后有什么故事,是武器就得管,但对滕西远来说,这两把枪是过命的战友,是他用青春和鲜血换来的认可,他退伍后,时常拿出来擦拭,那份1982年的持枪证,在他看来就是国家给的一辈子的承诺。 一把是部队特批的合法证明,一个是国家颁布的新法令,两把枪的去留,成了一个棘手的难题。 经过查证,确认了所有情况的真实性后,有关部门没有粗暴地收缴,他们派人上门,对两把枪做了特殊处理——拆除了发射装置,让它们彻底失去了作为武器的功能。 枪,还在老人手里,但它已经完成了身份的又一次转变,从一个“隐患”变成了一件无害的、承载个人记忆的纪念品。 2015年,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特殊时刻,滕西远主动联系了莱芜战役纪念馆,将这两把他视若珍宝的枪,无偿捐赠了出去。 信息来源:新黄河《寻访山东抗战老兵|百岁抗战老兵“双枪滕黑子”:被粟裕称赞的“孤胆英雄”》
[太阳]1996年,山东一位老人因私藏两支手枪被举报,民警上门收缴。当他们准备取
千浅挽星星
2025-10-13 14:42:22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