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于凤至胸前严重溃烂,抛下丈夫张学良赴美治病。她憔悴走下飞机,正茫茫然。谁知,一老外冲过来一把抱住她,亲了一口,道:“你终于到了!” 这个人,是美国前驻华公使詹森肯尼迪,也是她此行的救命恩人之一。这一抱,抱住的是一个女人后半生的惊涛骇浪。 进了纽约最好的哈克尼斯教会医院,主刀医生是全美顶尖的乳腺癌专家温斯顿比尔。诊断结果,晴天霹雳:乳腺癌晚期,癌细胞已经侵蚀到肋骨。 三次手术,一次比一次狠。第一次,保守切除,十天后,复发;第二次,扩大范围,还是不行;第三次,医生没得选了,整个左乳被彻底切除。 她醒来后,胸前是空的。紧接着是化疗,那玩意儿在当时跟酷刑没两样。她吐得昏天黑地,头发大把大把地掉,体重掉到不足九十斤。镜子里的人,她自己都不认识了。但从头到尾,她没掉过一滴泪。她心里憋着一股劲儿:我不能死,我死了,谁来管我的孩子?谁来等那个还被关着的人? 命是保住了,但新的问题来了:钱。手术、化疗、住院,带来的钱很快就见了底。孩子们在英国读书要钱,张学良那边她也想托人送点东西。怎么办?伸手要吗? 她跟肯尼迪夫人莉娜说了一句硬邦邦的话:“我不能靠别人活。” 莉娜看她眼神里的那股劲儿,就给她指了条路:华尔街。一个四十多岁、刚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的中国女人,要去那个全世界最认钱不认人的地方闯荡,你敢信? 她就真去了。她先请家教,恶补英语和金融知识,然后一头扎进股票市场。刚开始,交了不少学费,赔得心惊肉跳。但她骨子里有东北人的狠劲和她爹于文斗的经商头脑。她白天看盘,晚上研究全球经济形势,慢慢地,她摸到了门道。靠着一只钢铁股,她彻底翻了本。 当第一笔可观的盈利进账时,她坐在公寓里,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眼泪才终于掉了下来。这不是软弱,是扬眉吐气。她证明了,离开张学良,她于凤至,一样能活,而且能活得很好。 从此,华尔街多了一位神秘的“东方女股神”。她赚到第一桶金后,又把目光投向了房地产。1945年,她在洛杉矶好莱坞附近,用当时看来不低的价格买下了一大片荒地。所有人都笑她傻,说那地方鸟不拉屎。她不吭声,自己雇人把地平整干净。半年后,一家开发商要建高尔夫球场,她手里的地价翻了几十倍。 她就这样,从股市到房市,硬生生把自己从一个濒死的病人,拼成了一个身家亿万的富婆。她住进了比弗利山庄的豪宅,跟好莱坞明星做邻居。但她没忘本,也没忘了自己为什么这么拼。 她给孩子们提供了最好的教育,给远在台湾的张学良偷偷寄书、寄爱吃的罐头。她还给自己在洛杉矶买的别墅旁边,又买了一栋一模一样的,装修好了,空着。她跟孙子说:“这是给你爷爷和赵四小姐准备的,等他自由了,就来住。” 她等啊等,从青丝等到白发。等来的,却是一纸离婚协议。 1964年,为了能让张学良受洗入教,也为了断绝他和海外的一切联系,蒋介石和宋美龄逼着他必须和于凤至离婚,好跟赵四小姐结婚。信寄到于凤至手上时,她沉默了很久。 她签了字。但她在给张学良的回信里说:“我们之间,永远都是我们。”她心里,从没承认过这场离婚。她终身未再嫁,守着那栋空房子,守着一个回不来的承诺。 1990年3月20日,93岁的于凤至因心脏病突发,在洛杉矶的豪宅里平静地走了。她在美国整整待了50年,再也没能回到故土,也没能再见张学良一面。 她的墓地,在洛杉矶的玫瑰园。墓碑上刻着“凤至张”,她至死都认为自己是张家的人。她的墓穴旁,还有一个空穴,是她早就买好的,留给张学良的。 可那个空穴,终究是空着。张学良恢复自由后,去了美国,也去了她的墓前。看着墓碑,这个百岁老人泪流满面,只说了一句:“此生唯负此一人。” 2001年,张学良去世,与陪伴他后半生的赵一荻合葬在了夏威夷。
1940年,于凤至胸前严重溃烂,抛下丈夫张学良赴美治病。她憔悴走下飞机,正茫茫然
司马槑谈过去
2025-10-13 12:36:11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