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网友真的变了!”10月2日,四川“高反女孩”刚住进ICU,她的父母就在网上哭着求助网友捐助,可却得不到网友的同情了! 20岁的江苏姑娘小林(化名),今年刚从卫校毕业,准备考护士资格证。 国庆假期,她一个人背着登山包去了四川甘孜党岭,她说,这是送给自己的一份“成年礼”。 父母在家种地、打工,听说女儿去旅游,虽然有点担心,但也没多问。 10月2号,小林跟旅舍认识的两男两女组队上山。 那天海拔高、气温低,风刮得人说话都带颤音。 走到海拔4700米的卓雍措附近时,小林忽然开始头疼、喘不上气,接着全身发抖、脸色发青。 同行的人发现她情况不对,赶紧让她停下休息,可没多久她就晕了过去。 几名驴友一边打120、一边往山下背。 因为地势陡,他们几乎是轮流把她往下抬。 等赶到救援队和民警时,小林已经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缺氧、体温下降、意识不清。 送到县医院后,医生诊断她患上了高原脑水肿和缺氧缺血性脑病。 赶到医院的那一刻,小林的父母几乎说不出话。 母亲在病房外哭得声音都哑了,父亲不停地重复一句话:“孩子还这么小,她才20岁啊……” 起初,病情还有点好转,小林甚至能叫“妈妈”。 可到了10月7号情况突然恶化,被紧急转到华西医院ICU。 医生的话特别直白,“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夫妻俩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还借了几万块。 为了继续治疗,他们在网上发起筹款。 视频里,母亲哭得眼睛都肿了,声音哽咽着说:“孩子才二十岁,还没工作,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了,求大家帮帮忙。” 父亲站在旁边,不太会说话,只是不停地点头。 视频里还能看到医院的缴费单,上面几行数字红得刺眼,还有ICU病房的照片,管子、仪器一堆,看着就让人揪心。 ICU那地方,一天就是好几千块钱,动不动就得往里交钱。医生说后续还要继续观察、治疗,花销肯定还得往上涨。 换在以前,这样的视频一发出去,评论区准是满满的“已捐”“加油”“希望早日康复”。 可这次情况不一样。 求助视频发出后,评论区没多少人说要捐钱,反而一条接一条地在问问题。 有人留言:“去那么高的地方徒步,难道不提前查查身体状况吗?高反又不是没提醒过,出发前不做准备,还得别人买单?” 也有人直接说得更狠:“现在网上求助的水太深了,之前不是有人说没钱治病,后来被扒出来拿捐款去买手机、买包?大家都被坑怕了,哪还敢轻易信啊。” 这种讨论在评论区越滚越多,有人表示理解,说“父母确实不容易”;也有人坚持要“查清楚再捐”,理由是“怕好心被利用”。 其实看着那对老夫妻哭着说话的样子,谁的心不会软? 但网友的反应,也不是没理由的。 一次次的“假求助”“装可怜”,早就让人变得谨慎了。 有人在底下留言写得特别实在:“不是我没同情心,只是想搞清楚钱到底用在哪儿。” 更有人提到重点:“徒步这么高的地方,有没有提前买保险?同行的人有没有责任?这些都得说清楚。” 不过,也有很多网友没光冷眼旁观,而是给出了实在的建议。 有人提醒小林父母:“去社区申请困难证明,可以申请临时救助。”“看看医院有没有重症患者减免费用政策。”“民政那边也有急难救助基金。” 不得不说,小林的遭遇确实让人心疼。 一个刚毕业的女孩,原本该穿上护士服开始新生活,如今却躺在ICU里与死神较劲。 但网友们的追问也不是冷酷。 捐款从来不是“看谁更可怜”,而是建立在信任和透明上的。大家想看到的是:钱花在哪儿了?有没有保险?有没有报销?如果这些都说清楚,很多人还是愿意帮。 这件事也算是给所有人提了个醒。 去高原徒步不是闹着玩的,出发前要做身体检查,备上氧气、药物和保温用品,更要买意外险。 高原反应严重起来,几小时就能要命。而对于想求助的人来说,公开信息、讲清细节,比哭诉更重要。 有人在评论区写了一句话,挺戳心的:“不是我们变冷了,是以前太容易心软了。” 钱是冷的,但人心是热的。 希望姑娘能挺过这一关,也希望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都能被看见、被理解。 善意不是没了,只是大家开始让它变得更清醒。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杭州网
男子高铁上猥亵7岁女童事件中,两个细节证明男子品行恶劣!1、当女孩妈妈发现男
【3评论】【10点赞】
开心每一天
成年人